美國智庫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與加拿大智庫菲莎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周二(19日)共同發布2023年度人類自由指數(Human Freedom Index, HFI)排名,亞洲以台灣排名12位最高,中國則排第149位;香港則進一步跌至第46位,法治、言論自由以及結社和集會自由均大幅下降。
2021年香港發生了甚麼事?《蘋果日報》被抄家,公司亦隨之而結束。當時港警國安處的警司李桂華作出這樣指控:「在我們國安處調查裡面,由2019年到現在我們發現,在《蘋果日報》裡面有數十篇都是呼籲外國制裁香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之後《立場新聞》兩位總編亦被捕,公司停運。
這一年,維園燭光不再,支聯會亦在《國安法》陰霾下宣告解散,副主席鄒幸彤被捕;另一名前副主席蔡耀昌說:「支聯會的常委會已停止工作,也就是支聯會未來不會再有組織名義的任何立場、活動進行。」
之後民陣、職工盟及教協等立足香港多年的團體,亦自行解散。連參與初選亦被視為違法,47人在當年的年初被捕,案件至今仍未審結。
香港於2010年曾排名全球第三
這些2021年發生的事例,佐證了香港自由的倒退,在最新一份的人類自由指數便足以反映出來,這報告是根據2021年的事件和數據來進行評分和排名。
13年前排名第3的香港,近年不斷下跌,最新的整體排名在全球165個國家地區中,已由去年的第34位再暴跌至46位。當中經濟自由雖得8.55分,僅次新加坡續排第2,但在人身自由方面只得7.10分,由62位再跌至82位;言論自由更加下跌至110位,至於集會及結社自由,更排在接近底部的第146位,治安得分則微升。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向本台分析,自《國安法》後,西方國家首先看到的是新聞自由受到衝擊。
杜耀明說:「2021年《蘋果日報》的倒閉以致年尾《立場新聞》,跟住引起連鎖的反應很多網媒倒閉,就算不倒閉也會自我審查,這些言論自由是第一關。制度上香港和中國的距離是愈來愈近,都直接影響到香港的自治受到很嚴重的破壞。」
報告:香港失去自由的悲劇是一個「戲劇性」的例子
報告形容,香港失去自由的悲劇是一個「戲劇性」的例子,當中又以對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虛假審判為象徵,作為打壓香港傳統自由的一部分,北京因黎智英倡導言論自由和其他基本權利而監禁他。
報告亦指出,鑑於香港個人和公民自由的大幅惡化,以及個人和經濟自由之間的密切關係,預料香港的經濟自由也會進一步下降。
杜耀明亦認同,指由「47人初選案」,到立法會、區議會所謂的「完善」,都等於剝奪了香港人應有的選舉權利。
杜耀明說:「這個因為違反了《國際人權公約》,其中人權委員會第25個注解所講的參政權的意思,就是人民有投票、被選和選舉的權利,這個就是直接令到評級下降。其實很多機構都同步將香港的自由或者人權狀況降級,這是大家都看到的現實而做出的反應。」

港府:強烈反對報告
面對指數連年下滑,香港政府發言人強烈反對報告中,對香港人權自由度的不正確描述,稱《國安法》訂明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應尊重和保障人權,政府會繼續堅定維護市民的權利和自由。
2023年人類自由指數是依據2021年的數據而訂,使用86個不同的個人和經濟自由指標做評比,評估領域包括法治、宗教、集會結社與公民自由、言論與資訊、法律制度和健全貨幣等等。
記者:鍾廣政/李向陽 編輯:李榮添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