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擴散,其中5宗涉及青衣長康邨康美樓。當局周二(11日)凌晨宣布緊急撤離康美樓所有「07單位」居民,但卻仍有「漏網之魚」。而在對入關香港人士的「強制檢疫」措施上,亦出現諸多漏洞。疫情惡化之下,香港逐漸被其他地區視為必須被隔離的「疫區」。(鄭日堯 報道)
被港府要求緊急疏散的康美樓,先後有多人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包括62歲的第42名女病人,及早前第12宗確診的75歲男病人。兩人同住康美樓不同層數的07單位,較早前發病的第12名病人,居於較高樓層,兩人的單位相隔約10層。其後,第42名女病人將病毒傳染給同住的兒子和媳婦,以及媳婦的父親。
香港房屋署表示,初步發現,第42名女病人曾改裝坐廁,將連接的排氣管截斷,但採用的密封材料不穩固,有可能導致氣體滲漏。被問到病毒的傳播途徑,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暫時不能排除病毒通過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染,但有理由相信第42宗確診個案,可能是廁所排氣管改裝後造成漏氣而染病。
袁國勇:我們仍然不能排除他們是靠接觸或非直接接觸,或是飛沫傳染,或是空氣傳染,可能到星期五再測試他們一次,如果他們(其他居民)沒有事的話,其實他們可以回家過情人節。但如果還有其他人在隔離期間確診,而(如果)他家裡的廁所排氣管沒有改裝過,那我們必須重新再調查。
為安全起見,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周二凌晨已派人撤離大廈所有「07單位」的住客到檢疫中心,但到早上卻仍有居民在家中,完全不知道要撤離接受隔離。政府就解釋,衛生署人員曾經拍門,但有9個住戶未有回應,到周二傍晚才成功聯絡所有住戶。
香港醫護界上周連續五天罷工,要求政府全面封關,港府終在上周六(2月8日)起,對從中國内地入境人士實施強制檢疫14日,但所謂的「強制檢疫」卻漏洞百出。比如中國大陸旅客不用入住檢疫中心,可以在酒店隔離,而前往酒店的途中亦沒有強制措施,旅客可自行安排交通,亦不用配戴電子追蹤手環。而連日以來,入境旅客數字和要受強制檢疫人士的數字,都相距甚遠,讓民間質疑「強制檢疫」的成效。
有酒店業工會批評,政府完全沒有就強制檢疫向業界發指引,假如住客不主動申報,酒店完全無法掌握隔離旅客的數字及情況。香港酒店工會主席徐考澧上周日(9日)見記者時表示,如果隔離旅客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徵狀,酒店員工無權要求旅客到醫院求診、無權干涉隔離旅客的出入,亦無權每天檢查隔離旅客的體溫。
徐考澧:我們沒有收到任何指引或權力去檢查每一位接受隔離旅客的體溫。他入住酒店的第一天,我們也會巡例檢查隔離旅客的體溫,但隔離14日期間,我們沒可能每天檢查,也沒有指引要求我們這樣做。第一天不發燒,不代表他之後沒事。這是一個很大隱憂。
政府就表示,目前有2196人接受強制檢疫,其中1997名為香港居民,已用不同方法確認強制檢疫人士有否遵守檢疫令,包括警方隨機突擊上門檢查、要求檢疫人士開啟實時地點分享、並與檢疫人士電話及視象通話等。雖然如此,但仍有9人離開指定檢疫地點,其中有2人至今未能聯絡到,警方已發出通緝令。
不過香港特首林鄭月則繼續強調,強制檢疫措施實施以來,跨境人流已大幅減少,以 措施生效翌日(2月9日)為例,非本地入境人士只有 52 人,認為要求「封關」已沒有甚麼意思。
林鄭月娥:封關的影響不是再去封人,就是封了我們現時需要的貨運,封了一些香港居民真的很需要,儘管要被檢疫14天都要回來。我覺得這個所謂封關説法已沒甚麽意思,因為我們的效果已做到將跨境人流減到最低最低。
香港政府遲遲不肯全面封關,各項措施漏洞百出,令香港每日都有新增個案出現,世界多個地區已視香港為疫情嚴重地區。繼台灣早前宣布暫停港澳居民入台證申請,及暫緩港澳學生入境外,台灣當局再提升香港的旅遊警示至第三級警告,呼籲台灣民眾避免到香港。而韓國更把香港及澳門劃為疫區,由周三起加強對經由港澳入境旅客的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