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检控人员网上联署公开信 批律政司高层检控是政治考量


2019.08.01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judiciary.jpg 一群检控人员网上联署公开信 批律政司高层检控是政治考量

就反修例风波的网上联署公开信如遍地开花,最新是律政司一群检控人员的公开信,严词批评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只懂向特首「叩头」,但在处理牵涉大型公众活动案件时,主要考虑政治因素;公开信又批评刑事检控专员梁卓然未有做好把关,只求「明哲保身」。律政司回应表示,郑若骅及梁卓然对完全没有事实根据的指控,感到非常遗憾,强调两人一直按《检控守则》行事。(覃晓言  报道)

网上流传一封声称由律政司刑事检控科、署名「一群检控人员」向全港市民发出的公开信,批评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其身不正,亦非刑事法专才,在处理牵涉大型公众活动的案件时,主要考虑政治因素,在没有充分证据、没有合理机会达致定罪或不符合公众利益的情况下仍坚持检控,视检控原则如粪土。

信中又批评刑事检控专员梁卓然,本身是刑事法专才,掌管所有刑事检控,理应把关和作出独立判断,却遗憾地被郑若骅践踏,不能做好把关。信中指出,郑若骅与梁卓然在香港风雨飘摇时间、大是大非的议题上,只会背诵范本对答,搪塞传媒的查询,并指郑若骅只懂向特首「叩头」,而梁卓然只求「明哲保身」。

公开信又以「警黑勾结」形容7.21元朗暴力事件,令人震惊及愤慨;香港法治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绝对支持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彻查事件,并强调他们会紧守岗位。该封信以律政司的官笺撰写,有报道指参与联署的至少有五位律政司检控官。

法政汇思召集人李安然大律师认为,该封公开信的指控非常严重,等于指律政司司长严重破坏法治,但目前属单方面指控,应该让相关人士作出解释。

李安然说︰当然是一方面的指控,我想我们可能要听听司长的解释,才可以公道一点分析是否指控属实,但现在有一封这样的信件出现时,如果律政司司长不作解释,我觉得会令公众很怀疑,这样不解释便是一个警号。

至于7.28上环示威冲突事件,警方与律政司于两日内决定以暴动罪检控44名示威者,被质疑是政治考虑,李安然认为很难作出定论。

李安然说︰不清楚律政司与警方就这44位人士,投放了多少资源到他们身上做调查,如果他们很集中、以很多人力物力去处理的话,是否完全没有可能如此短时间内起诉,亦不一定,所以很难说今次在短时间内起诉,表面上一定是等于有政治考虑在内呢,我觉得需要等候一下。例如9月时再提堂,忽然有一些被告获撤销控罪,即完全无证据,这样我便认为很令人质疑,到底为何律政司会在数日内要去提控,现在谈论可能会言之尚早。

前刑事检控专员江乐士质疑公开信的真实性,他指检察官不单要保持中立,亦要被认定为中立,令公众对检控决定有信心,而该封信以匿名方式对极具争议事件发表意见,已令这批检控人员的中立性受损。

律政司发言人回覆本台表示,司长郑若骅及专员梁卓然对于完全没有事实根据的指控感到非常遗憾,并指司长有宪制责任和职责,就刑事检控工作作出决定及监督,检控与否的决定,必须按证据和法律作出客观和专业的分析,并按《检控守则》行事,不会有任何政治考虑。梁卓然亦一直按照《检控守则》履行职责,坚守《基本法》第63条,确保刑事检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

另外,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早前出席电台节目时提到,反修例风波除了要透过施政解决,更须以法律途径重整社会秩序,她建议考虑订立反蒙面法,同时要管制网上引人犯罪的消息。

法政汇思召集人李安然相信,有关建议是为了方便警方执法,但禁止蒙面并非治本方法,亦严重干涉市民生活及侵蚀自由,若示威者下次在脸上彩绘,是否也要禁绝?长远将变成监控式社会。

公民党党魁杨岳桥亦认为,订立反蒙面法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加深社会怨愤,而订立网络管制去过滤讯息的做法,形同将香港变成内地,吓走国际投资者。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