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拟加大输入外劳至航空业 劳顾会:糖衣毒药
有指港府正研究大规模输入外地劳工,涵盖医护、运输、饮食甚至航空业。有劳工组织估计,合共人数恐以万计, 形容做法是「糖衣毒药」,损害香港国际品牌形象。
香港疫情后走向「复常」,港府甚至送出50万张免费机票吸引旅客,以冀振兴经济。近日港府甚至考虑在航空业亦输入外劳,以确保航空业能尽快「复常」。
根据香港机场管理局最新统计,香港国际机场目前有5.3万人工作,较新冠疫情爆发前的7.8万人,仍然少了2.5万人。
外劳计划延伸至港航空业? 拟首次大规模输入基层外劳
业界对港府输入外劳感到忧虑,香港民用航空事业职工总会周三(26日)召开记者会,主席李永富指出,香港过往曾经透过专才计划吸纳航空业界专业人士,但未曾大规模输入基层外劳,形容今次计划是「大包围」,预料涵盖2万多个地勤职务,当中不包括外籍机师或空中服务员。
李永富说:立法会说的输入外劳,是很笼统地一下子将整个劳动市场包揽,没有将需求分拆出来,我们要重申,我们要保障基本基层的劳动力,让他们有工作岗位去谋生。
香港空运货站职工会主席叶以勒表示,在疫情期间,航空业职位出缺严重,航空膳食及登机柜位更是重灾区,员工流失率接近6成。他认为机管局在考虑输入外劳前,未有提升本地工人就业保障。
叶以勒说:最基层的机场有些是做地勤,例如拖运、仓务、飞机餐等,其实人工底薪相当偏低,大家听到都会觉得哗然,就是9千元也没有,当然有很多其他津贴加起上来,达到一定的数额,所以我们觉得在输入外劳的大前题下,必须提升本地员工,即基层员工的薪酬待遇,如果这点没有做到但大量输入外劳,这是不合理的。
叶以勒又指,工会过去多次呼吁机局管做好培训、接班工作,但对方未有认真看待。工会认为,机场各公司在过去3年多疫情下,大幅减少从业员薪酬福利和强逼放无薪假。目前是疫情纾缓后行业复苏的阶段,有些机构进一步扣除双粮等福利,继续进行大量招聘工作,目的是要造成招聘困难的假像。
他认为各机场公司只是希望以更低廉价钱引入所谓外劳,来满足其人力需要,这行为绝对不能接受,特区政府相关政策局必须做好把关工作,不可任由资方雇主得逞。如因自身经营不善导致有所亏损,理应让有能者取代之。
劳工组织:港府大规模输入外劳属「糖衣毒药」
另外,劳工顾问委员会雇员代表同日召开记者会,不满港府「另起炉灶」,拟绕过劳工顾问委员会的审批,准许建造业及运输业毋须经现行的「补充劳工计划」,即可直接输入大批外地劳工。劳顾会认为,有关做法未有顾及人力资源发展及本地劳动阶层的就业发展机会。
劳顾会雇员代表委员谭金莲对本台表示,港府拟在多个行业输入外劳,估计可能涉及4至5万人,数字「很夸张」,而新加坡都有输入外劳计划,惟带来很多社会问题,认为港府应慎重考虑。

谭金莲说:新加坡政府已经将外劳名额减少,或者外劳成本增加,令到企业减少使用外劳。别人用10几年去承受这个苦果,香港政府不去看,商家不去看,只是在乎「不行,我生意做不了,一定要请最平的人」,依赖外劳是一个糖衣毒药。虽然说「复常」了,但实质上消费力未到,旅客未回来,不应该在这个时候,「一揿掣」(粤语,意指一按键)就输入外劳,这个掣不能揿,要很小心。
忧香港国际品牌恐难以维持
为解决外劳住宿问题,近日传出港府正研究容许外劳以跨境方式即日来回,即准许受聘外劳可回内地居所,不强制留港居住。
谭金莲指出,这个方式「破坏性强」,以低廉成本聘请外劳,令本地工人的就业待遇及薪酬更难有改善,造成恶性循环。而每一批新聘请的外劳都需要重新训练,而且缺乏经验,长远来说,不利香港服务质素及阻碍行业发展,降低香港竞争力。
谭金莲说:两年就更换一批廉价劳工,企业说要有优质服务、国际级水平,美食天堂、旅游胜地那么优质的体验,是否这种模式就培养到这些人出来呢?我觉得不能。大家不要以为有人就可以,继续维持香港品牌,是维持不了。
谭金莲指,在疫情期间,很多有经验的员工都因为市道不景而需另觅工作,例如做外卖员赚取外快,如今市道「复常」,不少员工都希望重投原本行业,惟在外劳计划下,雇主宁愿以低廉人工聘请外劳,都不愿花更多钱重新聘请中层员工。
香港失业人数为11.5万人
在港府研究聘请外劳之际,香港失业率问题仍受关注。政府统计处周一(24日)公布,今年1月至3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为3.1%,较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3.3%下跌0.2个百分点;就业不足率也下跌0.1个百分点至1.2%。香港目前失业人数为11.5万人。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表示,劳工市场继续改善,随著本地经济活动和访港旅游业持续恢复,加上本月开始发放新一轮消费券,劳工市场应会进一步改善。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