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商倡來港單程證減半 林鄭月娥極速拒絕建議

0:00 / 0:00

大陸新移民大量湧入香港,有學者估算香港人口結構很快會大陸化,即是新移民數量超越土生土長香港人。最近連地產商都提倡要大幅減少大陸移民數量,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極速表示反對。(鄭日堯 報道)

走到香港的公共屋邨裏,都聽到不少居民已不是說純正的廣東話;在不少小學裏,為了方便新移民學生,部分老師都開始要改用普通話授課。

一時間有那麼多新移民到香港,對教育、房屋、醫療都造成相當大壓力,立法會議員楊岳橋認為,這就是中港矛盾的源頭。

究竟在回歸後,有多少大陸新移民來了香港呢?根據政府統計,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來,已有150萬大陸新移民來了香港,近幾年平均每年都有超過4萬人。

廣東政協常委、新鴻基地產執董郭基煇在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周一(13日)向大陸與會人員提交報告,提到近年香港本土主義興起,年輕人對大陸政制存有誤解,加上逾半年「反送中」運動更加劇中港兩地撕裂,讓年輕人不願與大灣區融合,部分港人亦之質疑大陸新移民來港搶佔公共資源,故建議將每天單程證配額由150人減半至75人,以紓緩社會壓力,緩和中港兩地的緊張氣氛。

翌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就斷然否定了這建議。她表示,社會偶爾都有人提出改革單程證制度,政府在此問題上必須強調,單程證政策是為了家庭團聚,社會必須尊重讓跨境家庭可以一起生活,這是人權和自由。

林鄭月娥說︰在這時候去改變這政策或名額會帶出一個信息,就是我們可能將社會上看到的某一個問題、某一個現象,推給單程證家庭團聚的政策上,所以這並非一個我們現時正考慮的方案。

林鄭月娥說,現時單程證名額仍是150個,由大陸機關按政策及需要作出審批,而過去兩年沒有用盡,是不想造成現象,讓人覺得有太多大陸人利用單程證制度來港定居。

林鄭月娥說︰至於單程證的名額,當然現時仍然是每日150個,但也是按着政策和需要由內地機關作出審批。譬如過去兩年沒有用盡單程證每日的名額,因為不希望造成一個現象,有太多人利用單程證制度來香港定居。

她又說,現時香港有三分之一中港跨境婚姻,而港人大陸配偶的單程證申請,現時亦需輪候約4年,反映香港仍需為家庭團聚而設的入境政策。

香港地產界人士推算,按照目前大陸人移居計劃的上升趨勢,以及將來新增的計劃,估計到了2030年的時候,新移民總數將達到250萬人,連同他們在香港生的孩子,估計總數達400萬人,應該比本土香港人更多,因為本土香港人生育率偏低。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接受本台訪問時,亦同意這講法,據他估計,隨著大陸新移民數字的增長,他們佔本港未來人口結構的比例或許要比香港人多。

周永新說︰從大陸來的新移民加上其他在香港居留的人士,我估算大概每一年有超過7萬人,但香港本地出生的約有5萬個兒童,所以你可以說從大陸來的各種的移民比香港本土出生的還要多。

他認為,現時新移民政策存有極大檢討空間,中港跨境婚姻家庭不一定需要在港團聚,他們可以考慮在北京、上海等中國大城市生活,在大陸組織幸福家庭。他建議,單程證的配額能慢慢削減至100個,再進一步檢討,如果社會條件成熟,可再削減至75個。

周永新說︰其實他們有一個選擇就是,如果在大陸有家庭的話,他們可以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生活,組織家庭。所以我看這個需求來香港,做新移民的需求沒有以前那麽多,我們應該討論、檢討這個數目(每日單程證150個配額)。

現時大陸人要移居香港,除了單程證制度外,還能通過各項大陸居民移入計劃取得居港權,而這些計劃包括「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計劃」等。前立法會議員姚松炎曾作有關統計,指過去十五年,輸入大陸人才計劃的總獲分配名額持續飆升,由2003年的1,360人,銳升至2018年的24,999人,上升了1738%。而2018年因輸入人才計劃獲得居港權的總人數亦持續上升至5,375人,較2017年上升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