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環保】港初創企業研發出可6個月降解口罩 惟暫未獲得港府牽頭推廣
全球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多,口罩成為生活必需品,惟廢棄口罩衍生的環境問題令人關注。香港有初創企業與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合作,研發出全球首個可於6個月內完全降解的口罩,惟暫未獲得港府牽頭推廣。相反,港府2020年為應付「口罩荒」及響應環保,曾花2.8億推出可重用的「銅芯抗疫口罩」,當時獲一眾高官大力支持。對於未來港府會否推廣初創企業新研發的可降解口罩,創科署及環保署都未有正面回應。
香港一間初創企業(OKOSIX)與創科署指定的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合作,研發出一款醫療級可降解口罩,以植物纖維及天然物料製造,稱可於6個月內完全降解。
全球每月棄置逾千億個口罩 港1年間棄逾30億即棄口罩
疫情下全球每天製造大量塑膠廢物,現時一般外科口罩是塑膠製造,內含聚丙烯塑膠物料,研究指要1000年左右才能完全分解。
根據美國化學學會(ACS Publications)2020年統計,全球每月棄置1,290億個口罩,即每分鐘300萬個。單在香港,每日棄置不能降解的塑膠口罩約400萬至600萬個。至2021年5月,全港已共棄置逾30億個即棄口罩。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周二(14日)在研討分享會上表示,香港每日棄置塑膠量嚴重,在於港人環保意識低,加上港府沒有政策。
劉祉鋒說:香港每天棄置的塑膠量2千3百多噸,環境問題主要源於我們的思維錯了,我們的環保意識很低,加上生產商不負責任,政府沒有政策,應該有政策但未出台。
研究獲創新科技署撥款約150萬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鍾偉強博士為分享會的嘉賓講者之一,他在致辭時說對環保口罩技術研發表示支持。創新科技署在過去一年投放3700萬元支持納米科技研究,向環保產業撥款達7700萬元。
今次研究成果,獲得創新科技署支持。創科署周四(16日)回覆本台查詢指,撥款約150萬港元資助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進行一項為期18個月的項目,研發用於醫用口罩的可生物降解材料。該項目的業界夥伴申請機構為YSL & C Limited,而根據資料,「okoSIX綠適」為其註冊商標。
未來會推動市民使用可降解口罩? 創科署、環保署未正面回應
對於未來會否與這間企業合作,帶動市民使用這款可降解口罩?創科署未有正面回應。發言人只回覆指,創新科技署會繼續為進行研發及應用科技等範疇的機構提供資助,以支持他們將科研成果落地,同時支援社會持續抗疫,讓市民早日回復正常生活。NAMI亦會支持其合作夥伴適時推出相關產品,以及研究進一步提升口罩的保護能力和推動環保。
本台向環保署查詢,同樣未獲正面回覆。環保署新聞組周三(15日)回覆指,現時堆填區是香港廢物處理的主要終端設施,目前還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市場上的各種聲稱「可降解」的塑膠產品(包括但不限於可生物降解塑膠、可堆肥塑膠和生物基塑膠)均能在堆填區的實際和厭氧環境中完全降解。但環保署指,也會繼續留意各種「可降解」產品的最新發展,亦歡迎不同機構作進一步研究和開發。
對於港府如何鼓勵市民支持環保,減少即棄口罩帶來的環境問題?環保署回覆指,即棄口罩不宜回收,港府一直從不同渠道提醒市民在使用個人防護裝備(例如口罩)後,應適當地將有關裝備棄置於有蓋垃圾桶,切勿隨處丟棄,以免造成衞生風險及影響生態環境。
港府曾花2.8億推銅芯抗疫口罩 向全港市民派發
疫情期間,港府曾與研發中心合作推出可重用的抗疫口罩。2020年,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防疫抗疫基金」預留8億元撥款,予創科局探討可重用口罩相關的應用科技方案,其後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統籌生產可重用口罩「銅芯抗疫口罩+™」(CuMask),可清洗及重複使用達60次。
這款口罩獲港府大力推廣,並得到高官牽頭使用,包括林鄭月娥及一眾官員出席公開活動及記者會時都有佩戴。立法會文件顯示,港府在2020年向研發中心購入了逾1千萬個口罩,並向全港市民免費派發,連同口罩生產、派送費,以及由創科局支付的網上登記系統、宣傳等開支,整個項目的總開支約2.8億港元,每個口罩涉及開支大約26元。
不過,「銅芯抗疫口罩」推出後受到不少爭議,未見市民廣泛使用。包括其設計被網民笑指像「內衣褲」,感覺令人侷促,此款口罩不屬於外科口罩,佩戴時不能進入公立醫院及部分私營醫院;此外更有傳口罩生產商與供應商有利益輸送之嫌。
記者:董舒悅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