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自由評分創5年來新低

0:00 / 0:00

香港記者協會指出,公眾人士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創5年來新低,研究指中央政府是主因之一。而在受訪新聞從業員方面,5名受訪者中就有1名表示曾被上級施壓,要求對有關港獨的討論降溫。(李弘音 報道)

香港記者協會周二(16日)公布2018年度新聞自由指數調查,調查分公眾和新聞從業員兩部份。調查顯示,1003名受訪市民中,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僅得45分,下跌2.1分,得分是過去5年來最低。而535名受訪新聞從業員,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則是40.9分,同是不合格。調查更發現112名(22%)受訪新聞從業員表示,曾被上級施壓,要求不作或少報關於港獨的討論。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楊健興認為,調查反映本港新聞自由度已響起警號,認為這些情況是不應該出現,因為報道新聞時應用客觀標準處理,不應因為壓力而減少報道。他續指,政府拒絕為外國記者會副主席馬凱工作簽證續期、香港民族黨被定為非法組織等事件,具體反映對言論及新聞自由的影響,亦令公眾擔心一國兩制會走樣。他認為港府有責任捍衛一國兩制下的言論自由,並指目前政府立場不能令公眾有信心。

楊健興說:開口說出來,似乎沒有人回應,政府亦不回應,包括提到言論自由、例如FCC事件問題(外國記者會副主席工作簽證不獲續期)。我們有機會與官員反映過一些問題,但交談後,發現政府不感到這些是怎樣的問題。傳媒會有無力感,我相信市民亦會有少許無力感,對前景、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擔心。

而是次調查雖然未反映《逃犯條例》對新聞界造成影響,但楊健興指條例帶出不明朗因素,增加記者在內地採訪的風險,甚至令內地採訪報道收縮。

記協副主席任美貞表示,向記者施壓的情況不容忽視,強調112名受訪者在港獨議題上曾受壓,數目並不少,即每個機構就有3至4位記者受壓。她認為對新聞記者而言,自我審查是最差的情況。被問及記者受壓的例子,她就以其中一間網媒在專訪報導中加上「編者按」,強調反對台獨立場,已是強烈的例子。

任美貞說:我認為對新聞工作者來說,沒有甚麼比自我審查更差,因為自我審查已經內化了,自己已經判斷這條稿可能不能寫,一定不能刊登,如果刊登了可能會危險。根本不用去到上司那裡,自己已經不去報導不去寫,這個其實比起其他壓力是更加可怕。

不過,青年民建聯主席顏汶羽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未見本港新聞自由有很大的改變, 要再了解報告為何有這個結論。他續指每個地方都有出入境限制,看不出馬凱被拒續簽證一事與新聞自由度有關。

顏汶羽說:每個國家都有出入境的管制政策,是否因為某人士未能拿到工作簽證就代表新聞自由倒退呢?我又看不出有這個關係。每個國家都有很多被拒入境的人士,是否每次都要把其職業掛鉤呢?我就有這個疑問。

顏汶羽亦認為新聞業界過分憂慮《逃犯條例》,強調要有雙重犯罪原則,才會啟動移交程序。若在香港並無犯法,並不符移交逃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