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警「踩過界」架空證監會 拘15人涉「操控」壹傳媒股價


2020.09.10
hk-next-web 2020年9月10日,香港警方拘捕15人,指他們「操縱」上市公司「壹傳媒」股價,並表示相關拘捕行動不是針對壹傳媒。(張展豪 攝 / 路透社資料圖片)

香港警方拘捕15人,指他們「操縱」上市公司壹傳媒股價,涉案人等共獲利3,870萬元(港幣,下同)。但事件引外界質疑,有關案件疑有架空證監會的權力之嫌,多位財經界人士接受本台訪問時稱,涉案人士頻繁交易行為常見,仙股大幅異動亦非罕見,故警方須作清楚解釋,否則公眾只會認為事件背後涉及「政治打壓」。(李智智 報道)

壹傳媒政治風波未平,香港警方在周四(10 日)拘捕15人,指他們涉串謀詐騙及洗黑錢。警方毒品調查科周四下午舉行記者會交代案情。

毒品調查科總警司鍾詠敏指出,8月10日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多名高層被捕,股票交投量、股價極不尋常。若比較8月7日與8月11日的單日成交額,上升幅度更超過4000倍。在8月10日至12日間,該15名被捕人士在3日內共買賣超過1.32萬次壹傳媒股份,涉及16.9億股,佔該段時間整個市場約23.8%的交投量,總共獲利逾3870萬港元。其中一名被捕人士更獲利約2550萬港元。

不少在場記者質疑拘捕行動背後是否涉及政治目的,鍾詠敏如此說。

鍾詠敏說:我們不是針對壹傳媒,我們是針對利用壹傳媒事件去騙人,令股民蒙受損失的一些不法份子。在這事件中,我不去揣測有部分人,為何去投資壹傳媒,但事實上有部分投資者是遭受頗大的損失。我手上的資料。其實有一個年紀頗大的投資者他在此事件中損失超過100萬。

對於證監會在行動的角色,鍾詠敏未有直接回答,只表示會與不同監管機構互相合作,但又互不干預,不評論證監會的工作。她又補充現時案件仍屬調查階段,最終干犯怎麼罪行,仍有待跟進,並會考慮律政司的建議。

記者翻查資料,在8月10日至12日,壹傳媒合共總成交宗數是238,103宗,涉及成交金額64億元。在8月11日,證監會已罕見就個別公司發聲明,稱一直監察有關情況及與壹傳媒相關的交易活動,並會與聯交所合作。惟至今證監會仍未有任何行動。證監會回覆本台稱不評論有關事宜。

證監會持牌人、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接受本台訪問時稱,認為壹傳媒8月10日的股價異動的確令人懷疑有人操控股價,警方的拘捕行動不會影響現時財經交易活動。但他認為事件暫未見有證監會的介入,「是有別以往的地方」。

上月黎智英被捕後,港人紛紛以購買《蘋果日報》及買入壹傳媒股票表達支持,壹傳媒股價急升,一度由「仙股」變「蚊股」。

香港經濟學家羅家聰則認為,壹傳媒這類仙股暴升並不罕見,當中有亦有大量散戶在壹傳媒被搜查後,蜂擁入市,認為要成功落案和檢控「相當困難」。

羅家聰說:不容易落案和成功檢控。這件事是有背景,是(壹傳媒)被查。事後,令人有動機去炒股有很多,事實上當日有不少散戶參與,當散戶眾多少,難以說少數人以一大量資金去操控股價,這樣很難是合謀。有消息後,大家共同做這件事是可以的。警方亦不尋常地高調,明顯是換是其他股票,可能未必如此做,未必那麼快,當中可能有政治角度。

財經業界團體「思言財雋」發言人陳漢輝亦指出,低買高賣和密集式交投行為在本港財經活動常見,不少人在社交平台和媒體討論股票亦很普遍,當中難以界定是否犯法。

陳漢輝說:市場上有一樣東西叫program trading(程序交易)。這是合法的,這只是以一個程式去買賣,是可以製造大量的交易。犯法的重點在於是否「左手交右手」,刻意互相買賣,藉此將股價抬高,從而有人獲利或是製造成交量很高,但非真正交易,一群人操控股價,如此才是犯法。警方不能說同一時間有大量交易,每一天都有這樣的情況,特別是一些平時交易量較少或市值較低的公司,更易出現此況。

陳漢輝認為警方在今次拘捕行動上,必須作清楚交代,否則難以平息公眾對事件的政治質疑。

陳漢輝說:壹傳媒(事件)大家都認為是政治原因,不論如何說,在形象的政治性是很大。即使官方或警方不承認與政治有關,他們都要明白公眾對整件事的觀感,尤是在這年代政治是敏感的,不能怪公眾認為是純粹政治拘捕或政治打壓。整件事而言,說他們是洗黑錢,那買賣股票如何洗黑錢呢?如果就洗黑錢,整個金融界都會遭殃。如是認為是毒犯,要由調查單位負責,可能是如此。只是財經問題,我不太明白為何警方只在壹傳媒這樣高調處理。如他們認為不是政治敏感性事件,他們須解釋。

據證監會旗下投委會對操控市場的定義是,有人藉進行市場活動來干預某證券或衍生工具的實際供求,從而就該證券或衍生工具的價格或交投量營造出虛假或誤導性的表象。操控市場的人士藉著推高、壓低或穩定某證券的價格,以營造出虛假或誤導性的市場情況。另他們亦會透過互相買賣對方的證券,但有關的交易並不涉及實益擁有權的轉讓,即虛售交易,從而製造出交投活躍的假象,誤導投資者。

證監會會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執法,透過民事及刑事雙軌制裁機制,並通過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處理。民事制裁方面,會下令違規者交出所賺取的利潤、發出「停止及終止令」及「冷淡對待令」,以及撤銷違規者出任公司董事。如果證據充分,犯案者亦同樣會受到刑事檢控。一經定罪,操控市場者可被判最高入獄10年及罰款1,000萬元。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