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當地周一(22日)發表聲明,譴責港府審訊李柱銘及其他民主派領袖,呼籲國際社會必須考慮「所有選項」,向北京打壓香港民主派問責。另外,歐盟轄下的歐洲對外事務部,與英國外相藍韜文(Dominic Raab)亦對香港問題表達關注,直指「中國有系統侵犯港人的人權 」。(劉少風 報道)
港府控告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9名泛民主派人士,於2019年8月18日涉嫌在港島維多利亞公園「非法組織和參與遊行」,案件正在審理。
佩洛西籲國際追究北京打壓香港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發表聲明,表示全世界注視中國扼殺人權,呼籲國際社會透過「所有選項」,追究北京打壓香港的責任。
佩洛西在聲明提到:「李柱銘是勇氣和原則的化身,啟發了全球上百萬計熱愛自由的人,以他和平和鍥而不捨的精神,爭取香港的自治和民主進程,遍及中國。審訊李柱銘及其他泛民領袖是侮辱法治,並發出可怕訊息,即北京從不間斷打壓香港人的權利與自由。」
丁樹範:很多美國人認為北京要為美中關係惡化負上責任
對於佩洛西就香港問題發聲明的目的,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榮譽教授丁樹範認為,這是新任拜登政府對整個中國策略的一部分。
丁樹範說:愈來愈多美國人,包括退休的政府官員,他們認為是習近平單方面改變了美中關係現狀,所以他們現在必須對中國政府在某些議題方面的制裁,包括香港問題、新疆問題等,今天美中關係惡化,北京政府要負很大責任,違反很多承諾,這是為甚麼他們(美國)要採取制裁的做法,我覺得這基本反映拜登新政府對於整個中國的一部分。
方恩格:涉港法案通過是遲早的事
美國政治風險管理顧問方恩格(Ross Feingold)指,佩洛西一直關注其他地方的民主發展,除了香港,亦涉及西藏和新疆,他對佩洛西發聲明不感意外,至於拜登政府會否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他認為「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方恩格說:奧巴馬執政8年的時候,佩洛西跟奧巴馬也是民主黨,那8年之內美國對中國、香港相關議題的反應、措施太弱,那佩洛西也是民主黨,很多人以為她動作沒有太明顯,但是她長期以來都有關注。
就香港民主運動的情況,美國參眾兩院2019年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及《保護香港法案》。外界關注,兩院未來會否通過《香港避風港法案》及《香港人民自由與選擇法案》,為香港示威抗爭者提供政治庇護。方恩格認為,這是遲早的事,法案有助想離開香港的人,但有多少港人會申請,要視乎法案的具體內容。
藍韜文:中國有系統侵犯人權
另一方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周一應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邀請,與歐盟外交事務委員會視像會議。除了新冠疫情、伊朗、中國大陸與氣候變化等議題,會議亦觸及香港議題。
博雷利在記者會表示,成員國同意早前實施和回應《港區國安法》的協議,分兩步處理,第一步增加對公民社會的支持,包括協調夥伴合作及與相關政府接觸。他指,若香港情況繼續惡化,例如北京侵害選舉制度改革,或進一步蠶食司法獨立,歐盟就會採取進一步行動,但未有交代詳情。
此外,英國外相藍韜文周一對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表演說,批評《港區國安法》違背了《中英聯合聲明》,對香港人的人身自由造成寒蟬效應,形容北京有系統侵害港人權利,要求重啟自由及公平的立法會選舉,並允許各種反對聲音參與。
尹子軒:香港問題涉美歐中三方博弈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及歐洲研究主任尹子軒則分析指出,要理解現時美歐中三方博弈,得將世界想象成美國,歐盟和中國三大板塊。尹子軒認為,雖然美國總統換上了更為著重多邊主義的拜登,然而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已經將歐盟內聚力大幅提高,歐美之間也不存在所謂「理所當然的同盟關係」。
尹子軒又表示,在美國敵意底下,北京渴求獲得戰略性盟友,而這背景就為歐盟提供了可乘之機:之前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就是北京忽然大幅讓步的成果。對歐盟而言,香港問題並不是主要戰略目標;東歐白俄局勢,甚至土耳其東地中海的局勢重要性都比香港大得多;但因為把香港作為棋子有利於歐盟對華博弈,所以香港在歐盟整體戰略上仍佔據一個位置。
對於歐盟今次罕有在中國問題上觸及香港。方恩格相信議員發聲是顧及國內政治,讓選民知道「他們有做事」,在人權、自由議題上增加媒體曝光率,「能為自己加分」。但他也認為,過去關注香港議題的歐盟議員比較少,但近年愈來愈多人,將香港議題與中國境內的人權問題一併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