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一健筆」林行止封筆 認定港、美金融系統已 「失聯」

2021.07.29
「香港第一健筆」林行止封筆 認定港、美金融系統已 「失聯」 林行止撰寫評論逾45年,周四(29日)在其專欄宣布擱筆。
粵語組製圖

撰寫評論逾45年、有「香港第一健筆」之稱的林行止,周四(29日)在其專欄宣布擱筆,形容是「在大環境仍有選擇自由之下作出的自由選擇」。《國安法》在港實施一年,《蘋果日報》主筆被捕,為香港評論界投下「震撼彈」——原來在報章撰寫評論也會被捕。面對難以預測的風險,已有不少資深評論員選擇離開香港或封筆。

香港《信報》創辦人之一的林行止,周四在其專欄文章宣布擱筆,說自己在《信報》不同崗位工作48年零27天,「今天要和讀者同儕道別了」。他雖然沒有詳談決定是否與目前政治氣氛相關,但形容是「在大環境仍有選擇自由之下作出的自由選擇」。他又説,自己在過去近半世紀能夠直敍胸臆、暢所欲言,「但願往後也能舒心適意過日子」。

林鄭月娥稱國安法不影響自由 評論:事實勝於謊言

香港媒體《眾新聞》主筆、資深時事評論員楊健興表示,雖然林行止沒有指明擱筆與《國安法》有關,但認為他在字裡行間談到新聞和言論自由空間日漸萎縮。他又説,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早前說《國安法》完全沒有影響到自由,但連「香港第一健筆」亦擱筆,是對她打了一大巴掌,「事實勝於謊言」。

楊健興:不單純是評論界還有多少空間的問題,而是實際上感覺到會有失去自由的風險。完全掌握不到,她會甚麼時候說你過了紅線、違反《國安法》,在沒有機會辯解之前,可能已經失去自由,作出拘捕、沒有機會保釋。很自然就會想:我還繼續寫下去嗎?

楊健興有感香港正往「一言堂」的方向發展,「連小罵、溫和地和理性地去罵都不行」。不過,他說自己已做評論十多年,不甘心就此放棄自己的評論工作,強調未來會繼續按自己專業判斷工作。他說,無法想像一個沒有評論員的香港。

面對香港大環境低氣壓 評論員應如何自處?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本台說,他尊重每位評論員作出的決定,並透露自己早前一本講述中港關係的新書《中共百年與香港》未能出版,但不會就此責怪任何人,反而應該著眼目前大環境的轉變及對策。

劉銳紹:香港大環境的低氣壓,讓大家(評論員)感到有壓力和安全問題。連一個具體名詞,可能都會被解讀為其它意思,以前説會沒問題,現在那條(紅)線,不是説是「低處未算低」的問題,而是漂浮不定的問題,這就是官方如何使用公權力。

對於評論業界未來的發展,他覺得不會是「句號」,而是「逗號」。被問到如何適應目前大環境的變化,劉銳紹認為,評論員須在安全情況下各自衡量,並建議促進「媒介之間的跨媒介合作」,例如新聞或評論界可與話劇、舞蹈等媒介結合,「將新聞1分鐘的生命,通過跨媒介的合作,將其變成永恆」。

最後專欄指出 政府有形之手間接介入市場運作

林行止由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在他創辦的《信報》撰寫社論,他在政治和經濟的觀點甚具影響力,當年有不少北京決策官員,都表示會透過閱讀林行止的文章,了解香港和國際政治經濟局勢。

他最後一篇專欄文章,以「制度有異股市殊途 嚴守法度港股永生」為題,認為世局已變,以美國為主、奉行自由市場制度的資本主義國家股市,已與曾為自由放任的香港市場「失聯」,「主因大家心裡明白」,因為「政府有形之手間接介入市場運作」。

他以近期北京整頓中國科網巨企、禁止補習行業上市融資,令香港及中國股市應聲下跌為例,稱這種由上而下、不作公眾諮詢、不理會有關行業反應的做法,是陷入「列寧主義陷阱」的施政,預計港股未來會為中國政策牽動,自不可免。

自《國安法》實施以來,不少以評論香港時政為主的評論員,都選擇離開香港、封口和封筆,例如網絡評論員蕭若元、劉細良等,已在《國安法》生效前相繼離開香港。時事評論員李怡、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王永平,以及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相繼宣布封筆或休筆。在《國安法》下,香港評論界一時風聲鶴唳。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