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打地主」被指懲罰地產商 無回應港人訴求林鄭得「零分」

0:00 / 0:00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三(16日)發表最新施政報告,內容如外界預料聚焦於房屋及土地問題,將收回包括新界棕地等逾700公頃私人土地,大建公營房屋以圖平息民怨,但被指是懲罰地產商的「打地主」政策。對於港人連月來要求徹查警暴及五大訴求等,報告並無提及任何政改內容,有學者批評這份施政報告得「零分」,尤其林鄭不斷以反暴力言論譴責抗爭者,卻未有為年輕人的未來而加推針對措施,認為林鄭必須立刻下台。(覃曉言 報道)

特首林鄭月娥周三(16日)透過視像直播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首先以一段超過8分鐘的反暴力譴責言論,作為其開場白,她提到最近數月持續的暴力和擴散的仇恨,會蠶食香港的核心價值,呼籲港人珍惜香港。

林鄭月娥說:我們尊重不同意見,理解爭取公義和權益的熱忱,但我相信社會同意,持續的暴力和擴散的仇恨會蠶食香港的核心價值,破壞社會安寧和損毀多年來建立的優良制度。我在此呼籲每一位香港市民,珍惜我們共同擁有的城市,和捍衛我們重視的核心價值,一同讓香港回復平靜。

林鄭今次的施政報告主要內容分為四大主題,包括房屋、土地供應、改善民生及經濟發展,首要推行10項房屋新政策,包括未來3年大幅增加1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紓緩輪候公屋時間;放寬首置人士按揭成數,樓價800萬元以下最高9成按揭;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市建局「港人首置先導項目加推1,000個單位;重建房委會旗下工廠大廈改為公營房屋;及向非公屋、非綜援低收入家庭發放現金租屋津貼等。

至於土地供應方面,林鄭表示罕有運用《收回土地條例》和其他適用條例,加快收回三類私人土地,作百分百公營房屋和首置等相關設施發展,被視為重點政策,但亦被認為是懲罰不聽話的香港地產商。

即將被收回的私人土地,包括位於元朗屏山、屯門藍地等新界棕地;因業權分散等原因未有發展計劃的私人土地;以及位於茶果嶺村及牛池灣村等三個寮屋區。政府目前已知會收回的私人土地約700公頃,其中400多公頃會於未來5年收回,而單是收回寮屋區而興建公屋,估計可提供6,000多個單位。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將會繼續推行,在中部水域填海,發展交椅洲人工島,為香港提供1,000公頃土地。另有多項慣常小恩小惠式的公共交通津貼、調高在職家庭津貼等「派糖」措施。

然而,報告未有任何關於政改的內容,而林鄭在近月多次提到「與青年同行」的重要項目,只在施政報告的附篇出現,而資助的項目大多是與內地交流計劃。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批評林鄭的施政報告得「零分」,他指報告本身未有聚焦為年輕人「上樓」,經已令人失望,而目前香港人甚或年輕人與政府的矛盾,並非與房屋及缺乏向上流動機會有關,卻成為林鄭替北京侵蝕香港高度自治的卸責藉口。

成名說:我會給她零分,因為只是為北京推卸責任,北京與林鄭都知道主要矛盾並非那三項東西(即房屋、土地及社會經濟),矛盾在於香港人的核心價值,由恐懼法治和自由的失去,以至對整個一國兩制,是香港未來的惶恐不安,甚至是信心的崩潰。由08年開始愈來愈強硬、愈來愈赤裸,違反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路線,就是要遮掩這過錯。

成名續指,中大最新民調顯示逾七成市民要求林鄭下台,而林鄭在宣布施政報告的前言及結語,繼續以錄音機式不斷譴責暴力,等同代為宣讀北京的政策,亦為現時的社會局勢火上加油,完全漠視民意,預料會有更多香港人上街抗議,短期內香港社會亦不會回復平靜。

在今天下午的記者會上,林鄭月娥兩次被追問「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是否會導致有意參加今年11月區議會選舉的候選人被取消資格,以及「願榮光歸香港」是否屬於港獨歌曲,會否覺得要禁止在學校內唱這首歌曲。

對此,林鄭月娥聲稱,如果不在選舉期,她可以分享對某句說法的看法,但現時接近區議會選舉,涉及選舉主任要如何處理參選資格問題,特首不適合回應。她揚言選舉主任會按照法律和證據及程序,就來自參選人的解說再作出決定。至於對「願榮光歸香港」歌曲的看法,林鄭月娥並未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