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离世李家超「零」反应 访港3日惹连串风波
李克强突然离世,香港官方直至周五(27日)晚上七时半都未发出任何官方新闻稿或悼文。连去年赴京向李克强当面述职的特首李家超,亦没有作出任何反应。李克强最后一次访港已是2011年以副总理身份访问,但却惹起连串风波;而他过去多次就香港时政发表意见,不过主要也是紧随官方论述,包括指出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是为了坚持「爱国者治港」,又在 2019 年表明「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止暴制乱」。
党媒《中央电视台》周五早上8时发布李克强逝世的消息,直至晚上七时,香港官方仍未有任何悼文发出,反而日本政府接到死讯后一小时出讣文,感激李克强对中日友好的贡献。时事评论员刘锐绍估计,港府正「等候指示」。不过,连中国官方的外交部,下午三时都公开回应了,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说:「我们对李克强同志因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表达沉痛哀悼。」但港府及李家超,至晚上依然未有表示。
江泽民离世消息公布后4小时 港府出稿悼念
对比去年11月30日前中共总书记江泽民离世,新华社发布其死讯后四小时多,港府便以李家超名义发新闻稿,表示深切哀悼。今次事隔至少11小时仍未有反应则显得耐人寻味。
不止港府,香港政界除了前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及行会召集人叶刘淑仪有回应外,其馀建制派人士鲜有开腔。本台亦尝试与多位资深民主派人士接触,以评价李克强,但均被婉拒。
相对于香港官方的「冷淡」,一班香港网民则显得更「关注」。由于事出突然,有网民认为李克强是「被心脏病」、「古有胡耀邦,今有李克强」、「可惜不是他」、「下一个是尼」等等。
访港三天惹连串风波 首响起警暴问题
虽然香港人对李克强认识不多,但其实早在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前,他已率领全国学联代表团访港,与香港学联交流并参观培侨中学,到97年更赴港参加主权交接仪式,当时他是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而他最近一次访港,便要数到2011年8月,他以副总理身份,代表中央宣布36条挺港措施,三天的行程包括主持添马舰新政府总部落成、担任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庆活动主礼嘉宾、参观长者地区中心及探访香港家庭等。当时他这样说:「和市民接触交谈,希望尽可能的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
虽然他想尽显「亲民一面」,不过在香港警方在保安措施上却不见如是。在港大的活动就引起连番争议,除了因坐上校监椅,被质疑港大校方甘愿向国家领导人称臣;还有活动当天警方封锁港大校园。有学生被警方推跌及禁锢在后楼梯一小时等,事件惊动整个社会。
学生不能近距离示威,记者同样不能接近。李克强到蓝田丽港城进行家访期间,也有记者被保安或警员阻挠采访;在启德参观新发展区时,《苹果日报》记者高声提问,亦被警察押走。
李克强少有对港政策有个人见解或评论
李克强在任总理十年间,多次接见述职的行政长官,最近一次是去年接见李家超。他敦促香港在融入中国发展大局中「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不过打破传统的是,官方的《中央电视台》即日新闻联播和《新华社》均没有报道是次接见。
到2019年香港爆发「反送中」运动,李克强接见时任特首林郑月娥时,也只是跟随官方论调,说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坚定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又说希望港府继续努力依法止暴制乱。
刘锐绍认为,李克强较少就香港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原因是并非他的主要工作范围,最终仍是习近平掌控。
刘锐绍说:主导、决定那个角色似乎不在他手上,大家看看大陆的经济政策,他未必能舒畅地伸展。他过去提出的克强经济学,很快没了。连他后来提地摊经济,一下子也没有了。从这些公开的资料就可以看到,他为何被视为历来最弱势总理,真的没甚么决策角色体现得到。
刘锐绍指,在朱熔基、温家宝年代,总理对港相对有话语权。
刘锐绍说:朱熔基直接说,如果香港管得不好,我们也有责任。到温家宝年代,他是强势总理,2003年是他来香港,后来搞CEPA搞自由行,他没有决策权?当时胡锦涛也不是捏得他很紧,没有捏的,当时是胡温体制,江朱体制。
当了十年总理,李克强于今年两会回顾过去5年港澳工作时表示,没有发表个人感言,只重申落实了「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记者:淳音 责编: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