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網絡欺凌問題嚴重,一份有關中學生網絡欺凌調查研究中,有逾3成受訪者曾被網上「起底」,當中逾一成人感到抑鬱或焦慮,個人資料私隱專員指近年投訴有明顯上升趨勢。有學者促政府立法打擊網絡欺凌,但有立法會議員擔心,網絡欺凌刑事化會帶來更多問題,希望有關部門從教育著手。(劉少風 報道)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陳高凌,周二(4日)在一個有關網絡欺凌問題的研討會上,公布一份中學生網絡欺凌調查結果,團隊在今年2月至6月,於網上以問卷訪問約2100名中學生,結果顯示有12%受訪者曾試過在網上對他人「起底」,搜尋手提電話號碼、個人照片、生日及感情狀況等個人資料。
調查指,有逾3成人曾試過在未經同意下,被上載自己的照片或影片,有逾一成人更因被「起底」而感抑鬱或焦慮。
現就讀中學六年級的陳同學接受本台訪問,她稱慶幸未曾在網上被人「起底」,但曾聽聞有關情況,擔心網絡欺凌的情況會更嚴重。
陳同學說:也有少少擔心,有留意到(網絡欺凌情況),將其他人的個人資料公開類似這件事,名稱、年齡、身份、住址,電話等,個人資料完全被洩露,沒有私隱及很不尊重。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對本台指,香港目前沒有法例針對網絡欺凌,涉事者不需負上責任,如果要援引法律規管,要視乎欺凌行為是否觸犯其他現行法例,如刑事恐嚇及誹謗等。
張達明說:有時不單是網絡上,其實現在言行上的一些欺凌,現在暫時沒有些針對性的法例,亦未必那麼容易去允許一些針對性法例,因為欺凌是有很多不同形式,要視乎用的形式有沒有觸犯一些現行的法律,無論是誹謗法、刑事法、或私隱方面的保障等,如果純粹是有些同學言行上取笑,這些亦可能不是法律規管,可能是用其他方法處理。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邵家臻認為,香港青少年欺凌問題嚴重,不單止出現在網絡上,而是發生於現實人際關係之間。至於香港是否需要立法處理,他擔心如果制定網絡欺凌的法例,刑事化會帶來更多問題,希望有關當局在教育方面著手處理,讓大眾釐清何謂欺凌。
邵家臻說:青年人之間的欺凌行為,已經是大家都很關注,城大有些學者研究過香港的欺凌問題是全世界最嚴重,現在的研究只不過將問題移師在網上討論,我覺得兩件事是一致的,無論是地上的欺凌或網上的欺凌,都是大家對於欺凌這個概念的認知不足,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教育,去告訴大眾甚麼是欺凌,我們要正本清源告訴大家欺凌的定義很闊。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陳高凌認為,網絡「起底」足以對事主構成傷害,如感到侮辱或致名譽受損,網絡欺凌亦會延伸至現實生活,很多人在網上以匿名方式欺凌別人而沒有後果。他認為香港須立法規管網絡欺凌,執法部門亦要了解網絡工具發展。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黃繼兒表示,過去5年公署接到網絡欺凌的投訴有明顯上升趨勢,數字只反映出問題是「冰山一角」,有更多人不願意重提事件而沒有投訴。他指香港目前並無針對網絡欺凌的法例,澳洲、新西蘭和加拿大等地均有相關法例。至於香港是否需要立法,他表示公署正蒐集資料以研究問題迫切及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