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 壓抑樓價措施效果成疑

0:00 / 0:00

香港樓價持續上升加劇社會矛盾,政府決定再出招壓抑樓價。消息指行政會議通過徵收一手物業空置稅,和將政府資助興建的屋居售價和市場脫勾。居屋價格措施皆大歡喜,獲各界支持;但地產商和商界建制派對物業空置稅則有保留,有學者預計,措施對壓抑樓價的成效未必太大。(林國立 報道)

香港樓價高企,據統計過去十年升幅超過一倍,過去一年亦上升超過一成,國際機構的調查香港連續八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以家庭收入中位數計算,要十九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到樓。

特區政府星期四(28日)開特別行政會議,消息指通過兩項壓抑樓價措施,包括首次推出一手物業空置稅,針對空置一年或以上的一手住宅單位徵稅,稅率是應課差餉租值的200%;另外,行會亦通過修改居屋定價機制,與市價脫勾,改為參考申請人的負擔能力來計價。另外,行政會議亦討論將本年度賣地表部分地皮,改作公營房屋用途。

社會對徵空置稅意見不一,發展商表明對空置稅有保留,地產建設商會早前表明,發展商手頭的空置單位只有約3000個,空置稅根本無效。代表商界的經民聯立法會議員盧偉國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空置稅效果不高,而且亦有不少實行上的問題要處理。

盧偉國說︰如何計空置、甚麼叫空置,假如發展商說賣,但賣不出去是否空置呢,今次空置稅的訊息就是發展商囤積居奇,說來說去都是9000個單位,其中有6000個,根本是去年和今年落成的,餘下的就是3000個左右,不是很看到真正作用,現在香港好像有個心理,有錢人就是不仁,會有些掌聲,但是真否的對房屋供應有實質幫助?

工聯會的麥美娟回應本台查詢時就表示,空置稅作為單一措施未必太有效,必須有其他政策配合,但既然是這樣,發展商和其他議員更不應該誇大這措施,對他們的影響。

麥美娟說︰物業空置稅,特別是一手樓的物業空置稅,一定不是一個,一做了就可以令樓市回穩,或增加供應的方法,其實政府應該要考慮其他不同的方法,更有土地增值稅,其實政府都可能要著手研究,租金津貼、租務管制,這些措施加起來才有效,如果大家都認為物業空置稅,不會對囤積的情況有這麼大影響,發展商和商界朋友,就更不應擔心,希望他們不要影響或拖延立法程序。

城大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接受電台訪問時分析,空置稅對壓抑樓價未必有太大效果。

潘永祥說︰壓抑樓價效用未必太大,發展商很多都是預售樓花,同一時間可能有不同樓盤推出,但以往可能預售樓花多些,現樓少些,要徵稅就現樓多些,預售樓花少些,可以調節到和以往無甚麼分別的。

中產聯盟約十人,星期四下午就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政府實施限購令。本身是區議員的聯盟主席彭長緯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政府目前的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最終都是推出類似內地的限購令,限制非港人買樓才有用。

彭長緯說︰香港一個彈丸之地,只有700萬市民,如果內地有700萬人想來港買樓,舉個例700萬人只是國內0.5%的人口,假如他們來買樓就要700萬個單位,而且可能不止買一個,在這情況下香港再多樓宇供應都符合不到這些人的需求,如果我們單靠空置稅,多些樓宇釋放當然支持同意,但永遠解決不了我們這個急需土地,但沒有、建不了屋的情況。

而對於政府另外兩個措施,各界普遍歡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在星期五(29日)正式公布各措施的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