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首次香港書展,在開幕前夕,主辦單位揚言如接獲舉報有書籍違反《國安法》,將交由國安公署處理。面對多方壓力,不少出版社坦言將自我審查。(鄭日堯 報道)
在今年書展正式開幕前,不少親北京團體揚言,届時會巡視會場並舉報涉「違反」《國安法》的書籍。
香港出版社次文化堂的社長彭志銘坦言,對出版行業的壓力很大,「連《蘋果》這麼大的機構也頂不住」,獨立書商更是冒不起這個被舉報的風險。
彭志銘說:已經出版的書都不帶去(會場),包括六四的書、或者有人在反修例運動寫過的報道,這批書……大家都不想惹麻煩。
彭志銘說,儘管當局經常強調,《國安法》不侵犯言論及出版自由,並多番保證法例沒有追溯期,但近月《蘋果日報》被查封、評論員被檢控和封筆,加上法例不設司法覆核,事實上「她說你是(違法)就是(違法)」。
不敢擺賣台灣進口政治書籍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獨立小型出版社負責人,認同今年業界自我審查情況嚴重,有好幾本書都不敢在書展售賣,包括一本講述文革的口述歷史書籍,以及一本曾被康文署下架、嘲諷時政書籍。他向本台形容,國安紅線範圍廣,難以猜測甚麼内容或會觸動當局神經,即使他們内部均認為,書中内容沒有敏感字眼也好,為免節外生枝,最終決定不售賣這類書籍。
書展本是出版社賺錢的重要途徑,不少書商都會從世界各地購入書本並在書展出售,其中台灣出版書籍深受港人歡迎。不過該名書商提到,今年因應《國安法》,要決定是否在書展出售台灣書籍亦相當困難。
獨立小型出版社負責人說:如果有些書是來自台灣書店,但台灣沒有《國安法》,來到香港後,到底賣還是不賣呢?或者之前早已入貨,哪又賣不賣呢?如果我這刻不賣、存貨的話,賣不出去又要運回去,都是很麻煩的事情。書店可能有幾千種書,其實有時候真的看不完,我怎會知道有(敏感)字句,真的會不知道的。
估計每年書展設紅線 未來香港書業何去何從?
該名負責人擔心,「舉報」制度或延續至未來每屆書展,但認為「仍然有空間可做」,相信每年總會有某種書類,能夠回應當前社會氣氛,例如今年或流行移民書、香港歷史書,以及講述香港娛樂文化的書。
彭志銘:國安法下 現在比沒有書展更慘淡
不過對於香港書業未來發展,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就不太樂觀。他認為,日後雖未至於失去書展或出版行業,但憂慮市場將失去某些書種,即是社會科學類或評論時政類的書籍,讀者的閲讀選擇大大減少。
彭志銘指出,時政書在香港市場的空間日漸收縮,另一方面親北京背景的出版社大量印發講述親中共書籍,讓書業内的聲音變得單一,影響香港社會文化及言論自由。
彭志銘說:如果真的去到這地步,還比沒有書展或沒有出版更慘。出版一定繼續有,但可能會很偏頗、單一化,甚至沒有人再敢說真話,甚至不只是沒有出版社,可能連印刷商也不敢印(某些書籍),或者發行也不敢再發行、書店也不敢賣,這才是對書業真正的打擊。
次文化堂在這屆書展的展覽位置,貼上「見字讀書 挺腰做人」的大字,彭志銘說是要寄語讀者繼續讀書,培養自己的思想能力和知識,繼續做自己學問,保持好的精神狀態,然後做個「有腰骨的好人」。
早前政府康文署下架書籍中,不少由次文化堂出版,包括陳雲著作《城邦主權論》、林匡正的《香港公民抗爭運動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