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直想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特首李家超日前表示星馬及印尼也都支持。不過,在李家超政府最近以「戰狼」姿態揚言禁止日本10個都縣水產進口後,日港關係變得緊張,日本作為RCEP 15個成員國之一,或成香港加入的阻力。學者相信日本會客觀判斷,不像中國總是感情用事打政治牌;另外一些日資也想游說日本政府同意香港加入。
香港特首李家超率團訪問東協(ASEAN)三國,此行除了希望加強香港與東協的關係,他亦揚言要爭取香港加入RCEP。
在首站新加坡,他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面後說:「我好感謝新加坡政府支持香港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我向李總理介紹香港不同方面的新發展,包括北部都會區以及香港八大中心發展定位的情況。」
新、印、馬均撐港加入 RCEP
原則上香港能否加入RCEP,要得到所有成員國同意。除了新加坡,李家超說印尼及馬來西亞也曾表示支持香港加入RCEP。
然而,近日李家超政府就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放計劃一事「戰狼上身」,強調若日方「一意孤行」,香港會即時禁止日本10個都縣的水產進口。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首席領事中原直人受訪時說,港府的反應是企圖「贏取北京的印象分」。另有分析認為,香港過去在中日關係磨擦時,其中立、隔岸觀火的態度明顯轉變。港日關係變得緊張,會否影響香港加入RCEP?
分析:影響存在 但難說一定會反對
日本早稻田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科博士候選人馮嘉誠向本台分析指,「影響的確存在」,但難說日本一定會反對。
馮嘉誠說:過去幾個月其實日本例如一些在港日資或日本一個很大的經濟組織「經團聯」,都有些會議提到香港加入RCEP,對日本也有好處,都想游說日本政府在這方面答應。但我想詳細的決定及考慮仍不太清楚,可能要等到RCEP 8月開的部長級會議,可能才會有多一點資料。
在國際關係層面上,香港與中國的連繫緊密也可能成為其中的阻力。不過馮嘉誠提到,目前也不見得美國有大的反對聲音。而且講到經濟議題,各國也有自身考量。
分析:日本在經濟方面不會打政治牌或外交牌
日本靜岡大學教授楊海英對本台指,核污水一事更顯香港全面「中國化」,但相信日本還是會做明智決定。
楊海英說:中方和香港就是把這當做一個外交牌,日本也明白。但日本作為成熟的先進國家,我覺得應該是客觀的判斷,不會像中國那樣,不會感情用事,在經濟方面打政治牌或外交牌。畢竟現在香港全面中國化,但香港一般經濟界金融界人士,還是會以國際式方法處理雙邊問題。
台灣政大名譽教授丁樹範也認同有部分影響。丁樹範說:「不管怎樣,類似參加RCEP理論上要跟個別會員國談判。在這個過程當中,個別會員國會提出一些要求吧,日本不可避免可能會提出要求。」
香港差日、韓未簽自貿協定
香港已與RCEP13個成員國簽署不同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還差日本及韓國。馮嘉誠說,要加入RCEP,較清晰的指引是與東盟成員國本身有例如自貿協定,基本上香港已過這些關卡。
馮嘉誠說:本身RCEP的目的,因為見到這麼多雙邊自貿協定,可能整個運作上很混亂,不如來一個大包圈,索性做一個多邊的自貿協定,你加入這個組織就自動與其他成員國有類似的貿易框架。
他續指,因此相信這也是香港想加入RCEP的主因。馮嘉誠說:「如果加入RCEP,其實就可以直接做這步,香港無須分開和日本、韓國另外簽署自貿協定,也可直接享有對等待遇及地位。」
港府去年1月中已正式提交加入RCEP的申請,原本預計約18個月後加入,意味時間將近。
RCEP被認為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截至2018年的統計數據,協定15個成員國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東協等,將涵蓋全球約23億人口,佔全球人口的30%。協定主要目的,是降低關稅和市場准入門檻,同時以共同的原產地規則,令貨物更易在區內流動,協助企業在區內建立供應鏈和物流中心,打造區域超級經濟圈。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