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羅冠聰:香港現在是生產難民的地方

0:00 / 0:00

香港立法會前議員羅冠聰近日來台,他在接受本台獨家訪問時形容,香港過去收容了不少難民,但現已成一個「生產難民的地方」,這實在十分諷刺。回顧自己兩年流亡生涯,羅冠聰認為做了不同國際倡議工作;他又讚揚在海外港人社會做了不少公民建設,所以認為流亡也是有價值。

羅冠聰個人座談會超過200人參加。(淳音 攝)
羅冠聰個人座談會超過200人參加。(淳音 攝)

羅冠聰分享他寫的一本名為Freedom, How We Lose It, And How We Fight Back的書。他說,這本書一開始講他爸爸從大陸逃難去香港,以前香港是提供庇護的地方,但今天卻成為「生產難民的地方」,他覺得很諷刺。

羅冠聰說:對他來說,香港是一個安全港、給他庇護的地方,但在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香港是一個盛產難民的地方,不再是收容難民的地方,這裡充滿打壓及殘害。所以我覺我這個歷史很諷刺,是很有代表性及很具體。

被現場觀眾問到,離鄉背井應該怎樣面對思鄉的問題,羅冠聰表示,對他來說見朋友是不錯的調劑,圍爐是需要的,才更有力量向前走。

每個人都有倖存者的內疚心態 但即使流亡也是有價值

會後羅冠聰接受本台獨家訪問,回顧這兩年,他說做了不同國際倡議工作,在海外港人社會做了不少公民建設,即使流亡也是有價值,所以並沒有後悔當初流亡的決定,但的確總有些時候會掛念香港及朋友。

羅冠聰認為,每個人都有倖存者的內疚心態,很多人都承擔了不同代價,因此他更要提醒自己將這些負面情緒變為動力,「自己即使面對多少不開心的事,但至少也是自由之身」,在自己的崗位繼續努力希望能改善現狀。

羅冠聰說:大家都知道現在環境艱難,但正正因為環境艱難,所以更需要我們一些仍有能力及有自由之身的人,去做更多的事。

讀者排隊等候羅冠聰簽名。(淳音 攝)
讀者排隊等候羅冠聰簽名。(淳音 攝)

香港地位越漸式微 但羅認為國際關注依然存在

在國際上,香港的地位越漸式微。羅冠聰指出,有很多國家已在考慮香港是否應繼續有特殊地位,是否要有更多針對香港的制裁。雖然國際現在把大部份精力放在俄羅斯及中國身上,但香港作為中國其中一個附帶議題,是一個威權崛起如何侵蝕自由的一個證據,因此國際關注依然存在。

羅冠聰說:都是要繼續提醒大家香港發生的事情,教育整個國際社會,中國的人權狀況是如何地不堪。同時其實海外香港公民社會、流亡社群的建設也很重要,即是我們如何將影響力反射到不同國家的政治當中,令他們更支持香港,更反對中共。香港人如何孕育自己的文化,這些也是我認為未來一段長時間很重要的工作。

盼台灣政府在審批港人移民上更具透明度 讓港人能有更好的判斷

至於台灣當局以國安等理由,嚴審港人移民個案,甚至拒批大陸出生的港人移民個案,羅冠聰又有何看法?他認為,若政府有更多透明度及資訊,香港人就能更好地判斷。那麼即使移民政策寬鬆或嚴謹,大家都能有更好的盤算。

羅冠聰當初在英國成立「香港協會」(Hong Kong Umbrella Community),希望能凝聚因政治因素赴英的港人,保存香港文化和身分。他透露目前正籌備第二屆電影節和文化節,詳情有待公布。

記者:淳音 責編:方德豪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