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新民黨黨魁葉劉淑儀,周四(17日)向特首李家超提交2023年《施政報告》建議書,趁樓市微跌倡「減辣」刺激市民「上車」。葉劉淑儀多次發表「減辣」言論,近日更走灰色地帶避過766萬首置印花稅,令「辣招」形同虛設,並回應傳媒指「好多人都咁做」。有時事評論員批評,她的倡議跟她行會召集人的身份有利益衝突,其言行亦破壞行會「集體負責」的制度,有違政治論理。
新民黨周四(17日)會見特首李家超,提交2023年《施政報告》建議書。新民黨副主席黎棟國在記者會上提到,香港樓價比2021年下跌13%,是市民「上車」的好時機,建議港府考慮進一步減免香港永久性居民首次置業的印花稅,樓價6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劃一為100元,估計受惠人士將可節省13.5萬元。新民黨黨魁葉劉淑儀指出,相關建議並非「一刀切撤辣」挽救地產市場,而是協助市民「上車」。
葉劉避印花稅 立法會更新申報資料
葉劉淑儀一邊提倡「減辣」,同時亦想盡方法避開首置印花稅。根據行政會議主席及議員個人利益紀錄冊,顯示葉劉淑儀於今年7月1日新增一項物業,「以本港註冊公司名義,間接擁有一個位於中西區的住宅單位,連一個車位作自住用途」,該公司名稱為Magic Fiddle Limited,於今年3月成立。
據《香港01》調查指出,葉劉淑儀新購入的是半山寶雲閣的一個單位,屬現有居所的同一棟,且未有為該單位承按,即屬一筆過付款購入。葉劉淑儀回覆《香港01》表示,單位購入價為5180萬元,給女兒自住用,稱以轉讓公司購入,承認只需付0.2%稅,即10.36萬元,約節省了766萬元稅項,又表示「好多人都咁做」。報道刊出兩天後,記者翻查立法會議員個人利益冊,葉劉淑儀周四(17日)更新了「以公司名義持有1個位於中西區的住宅」。

以公司購入單位避印花稅存風險
過去兩年葉劉淑儀多次發表「減辣」言論,去年她在《施政報告》前,就提倡以「減辣」吸引人才,建議居港滿3年均可獲免繳雙倍印花稅。去年8月更以行會召集人的身份,接受外媒《彭博》訪問,指港府正考慮「減辣」,免除內地客買樓繳付雙重印花稅,消息一出地產股價急升,葉劉淑儀立即澄清「僅以新民黨身份建議政府」,又指報道的標題誤導。

財經評論員利世民接受本台訪問時指,葉劉淑儀過去幾年積極表達「減辣」言論,現時以公司名義避去首次置業印花稅,笑言「葉太的身體與講法也好誠實」。利世民指出,2016年前特首梁振英實施「加辣」措施時,已有人質疑內地投資者可以開公司置業避稅,港府當時已提醒市民縱使沒有犯法,但有一定風險,例如若賣家有債務,買方的代表公司可能承受賣家的債務風險。
利世民說:合法就一定合法的,但對買賣雙方要有一定信任。現在這位買家(葉劉淑儀)「咁把炮」,我猜無人對她不利的。
評論:破壞行會制度 做法「肉酸」
時事評論員鍾劍華認為,葉劉淑儀不論在行為與言論上一直倡議「減辣」,與港府打對台,以前向外媒透露政府有意「減辣」已違行政會議保密原則,今次以公司名義避印花稅,令很多人有觀感「葉劉也是這樣做」,此舉破壞行會「集體負責」的制度,有違政治論理。
鍾劍華說:葉劉淑儀不算是非法,但「肉酸」、不好看。 行會成員要集體負責,政策一日未改 ,在政治論理上講,行會成員有責任與特首保持一致,起碼言論上是一致的。
鍾劍華又指出,過去擔任行會召集人均需慎言,特首有責任「提醒」行會成員的言行,是否與政府並不一致,但不見李家超對葉劉淑儀有任何勸告。
鍾劍華說:當時(行會召集人梁振英)一而再、再而三,在房屋政策上講了很多與政府不一致的東西。曾蔭權當時雖然沒有開名,但有公開說行會成員要與政府保持一致的。
本身是法律學者的時事評論員桑普就認為,身為行政會議召集人,在「辣招」政策上葉太存在利益衝突,她多次公然倡議「減辣」,更用灰色地帶避稅。
桑普說:這件事你有既得利益存在,然後你推行的政策上面為你的個人利益服務,就算你沒有,外界也覺得你瓜田李下。這件事對她有利的事,她當然去推動,她應否去迴避?
桑普又指,當富商李嘉誠以七折賣新樓的時候,「減辣」能否刺激樓市,這樣只會刺激北水南調,為香港樓市添不明朗因素。


立法會議員促全面「撤辣」
前特首梁振英曾於2016年11月宣布樓市「加辣」的措施,購買第2間住宅時要繳付雙倍印花稅(DSD),稅率全面一律提高至15%;而為照顧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首置只需要付基本印花稅。今年5月,立法會三讀通過《2023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調整第二標準稅率的稅階,由200萬增至300萬港元,有立法會議員進一步建議徹底取消「辣招」。
記者:張仕仁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