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就修訂《逃犯條例》觸發兩次大規模遊行,前特首梁振英首度就示威作出評論,指事件重創香港聲譽,建議商會組團外訪就條例向外解說。有商界人士認為,反修例示威對香港有不少影響,要挽回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信心,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到。(黃樂濤 報道)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周二(18日)在社交網站發文,表示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風波,重創香港在國外的聲譽。而對外的解釋說明工作,不能僅靠中國駐外的使領館、不能僅靠力量單薄的香港特區經貿辦事處,更不能靠外國傳媒。
他指,各商會在特區政府作出讓步後接受修改方案,對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最清楚,因此最有發言權,建議各大商會馬上組團接連出訪解釋。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周二以電郵回覆本台查詢,有關修訂《逃犯條例》發生一連串事件,經濟貿易辦事處如何與外國投資者解說,釋除他們的疑慮,發言人指各香港駐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一直致力在政府層面與當地政商各界保持密切聯繫,推廣香港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下的獨特地位和優勢,介紹香港各方面的發展,包括闡述有關移交逃犯修訂建議的背景和內容,以及行政長官暫緩修訂程序的決定和相關理據。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對本台表示,修訂《逃犯條例》引起大規模的示威,的確對香港的形象有所影響,他認為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亦會考慮出訪國外向商家解說,挽回香港的聲譽,但就認為要挽回外國投資者的信心,恐怕要花一段長的時間。
劉達邦說︰由我們商界去講(向外國游說)理論上是好一點,自己賣花當然讚花香了,當地的商界由我們講解一下,我們都樂意的,你說要挽回香港聲譽,如果政府要做的,你(政府)帶隊吧,接待我們去吧,如果不是的,你如何做啊?這事情都搞到國際化,有兩三日人家(外國)都行了(刊登)頭條,所以(解說)是困難重重。
不過,香港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香港雖然過去兩個周日都有大型示威,而且中間又發生了警民衝突,但他認為遊行長時間是和平進行的,顯示大部份示威人士都表現克制,這並不會因此嚇怕外國的投資者,所以示威活動並不會對香港的聲譽及經濟造成影響。
關焯照說︰這些遊行其實相對溫和,遊行根本沒有產生任何的(過激行為),例如燒車、一些暴動或者打架,這些場面對外國人不是一些很勁的場面,這亦是溫和的,我覺得(國外投資者)的信心,影響是不大的。
美國國務院周一(17日)再次回應香港修訂《逃犯條例》的爭議,國務院發言人奧特葛斯(Morgan Ortagus)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的公民,看到香港人遊行的場面令人動容,又指雖然香港修例工作已經暫緩,但仍呼籲港府要繼續回應公眾的訴求,她強調對和平的抗議人士表示支持。
奧特葛斯說:(香港)示威者享有基本權利,言論自由,集會自由這些都列入在《基本法》,當然我們觀察到這些情況,我們會繼續呼籲香港政府要回應公眾的關注。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周一(17日)訪問英國期間,與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會面,首相府發言人表示,文翠珊就香港問題向胡春華表達憂慮。文翠珊在會面期間提到就香港近期抗議修訂《逃犯條例》所引起的示威,強調中國需要尊重《中英聯合聲明》所列出的尊重香港市民的權利和自由。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發言人周二表示,中方對美國、英國方面連續採取錯誤言行,粗暴干預特區政府修例,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中方再次敦促美英遵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尊重中國主權,尊重香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立即停止破壞香港繁榮穩定的錯誤言行。
發言人重申,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國家、組織和個人都無權干預。香港回歸以來,港人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包括言論、集會等在內的廣泛權利和自由。香港繼續被眾多國際機構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事實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