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多間傳媒引述政府消息人士報道,香港電台的直播時事論壇節目《城市論壇》,不會如期在9月中復播。港台對此表示,不評論「正常節目調動」。《城市論壇》常客、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城市論壇令公共討論「立體化」,失去這類議政平台,民眾將難以辨認議題本質。《港台約章》列明,港台須「提供開放平台,讓公眾暢所欲言」。李百全上任廣播處長半年來,已有至少5個港台皇牌節目遭停播。
按照慣例,港台皇牌節目《城市論壇》在7月中休暑後,將於9月中復播,不過上周六(4日)有傳媒引述消息表示,《城市論壇》將不再復播。港台節目顧問何重恩周日(5日)表示,不評論「正常節目調動」,又説目前社會關心體育發展,港台應多製作體育節目。港台發言人亦表示,節目播放安排及員工調配,屬港台内部編輯事宜,不作個別評論。
《城市論壇》常客陳劍青指 節目令公共討論「立體化」
經常獲邀到《城市論壇》當嘉賓的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城市論壇》的價值,不只在於持不同立場人士的觀點都能夠在論壇被聽見,更是在於塑造公眾對議題的認知,令公共討論變得「立體化」。
陳劍青說:(社會議題)放在一個公共空間作討論,你會發現某些觀點「見光死」,討論不再只依從你的角度出發,所以不少討論有助於…不只是看到各種不同類型的觀點,同一時間也是塑造公眾怎樣理解整件事的看法。
當港台從公共媒體走向官媒 民眾將難以辨認議題本質
對於港府對港台多番整頓,陳劍青指「明顯是從公共媒體走向官媒」,認為公共議政空間日漸萎縮, 當失去這些討論時政的平台後,大眾失去一個接收資訊的途徑之餘,亦不知如何解讀這些議題。
陳劍青說:現在已出現一個情況,公眾不知道怎樣去接收平日的資訊,少了這些相關平台去討論、去解讀(議題),公共輿論的質量上不斷下降,讓普通市民對相關議題越來越迷失,少了這些平台讓他們辨認事情的本質。
《港台約章》定明 港台須「提供開放平台,讓公眾暢所欲言」
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則在周日書面回應,關注《城市論壇》是否復播無期,若決定停播,原因為何,認為港台作為公共廣播機構,節目播放的安排和決定理應面向公眾,異常的安排和改變更應及時和詳細向觀眾傳達和交代。
工會又指出,根據《港台約章》定明,港台須「提供開放平台,讓公眾暢所欲言,以不畏懼和不偏私的方式交流意見。具體工作包括提供各類讓公眾參與和表達意見的節目」,若停播甚至取消《城市論壇》,將嚴重影響港台履行《約章》。
同時,工會又指,港台近期在節目選擇和安排上,並無讓前線員工參與醞釀、討論,令製作人員難以更全面地協助港台,落實《約章》下的公共廣播的使命和責任,大大影響港台履行《約章》下的公共目的。
城市論壇41年歷史終結 節目宗旨為鼓勵言論自由
《城市論壇》自1980年啟播,至今已有41年歷史。節目意念源於前廣播處長張敏儀,受英國海德公園的「演說廣場」(Speaker’s Corner)啟發,建議港台在維園舉辦節目,邀請持不同意見的嘉賓及觀眾發言。節目宗旨在於鼓勵言論自由,反映民意。除了暑假休播外,節目每逢周日風雨不改直播,讓市民能在公開園地發表意見。
不過今年3月,沒有廣播經驗、政務官出身的李百全「空降」港台後,《城市論壇》討論的議題漸趨「溫和」,主要以抗疫及民生為主,例如消費券、餐廳走塑、家庭生育等,鮮見有政治議題。要數過去幾個月最具政治色彩的主題,是探討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新選舉制度。
李百全上任半年至少5皇牌節目遭停播 新增唱好中港節目
事實上, 在李百全上任半年以來,港台至少有5個具口碑的節目遭停播,包括《視點31》、《五夜講場》、《日常8點半》、《中國點點點》,以及英文節目《脈博》。至於皇牌新聞紀錄片節目《鏗鏘集》及時政節目《議事論事》則改為外判製作。電台節目同樣遭到整頓,包括《自由風自由Phone》主持區家麟及客席主持、記協前主席楊健興、《瘋Show快活人》的主持曾志豪、貴花田突然遭到解僱。
舊節目被停播、換來怎樣的新節目呢?今年7月,港台原本播放《日常8點半》時段改為「國劇830」時段,每逢周一至周五晚8點半播放外購的内地劇集,例如《號手就位》、《大決戰》等。另外,港台新增多個唱好中國、唱好香港的節目,例如《灣區生活一小時》、《談規劃論選舉》、《姐姐們你好》、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等。
記者:鄭日堯 責編: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