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抗爭北京賴通識 林鄭罕有任命督學巡查

0:00 / 0:00

在香港,近日由「反送中」開始引發大規模抗爭,學生被指是抗爭的骨幹。由中國中央媒體《人民日報》以至香港部分親建制議員,都把矛頭指向由董建華年代開始推行的通識教育,甚至連董建華也公開指摘一些通識教材「刻意激化(中港)兩地矛盾」並指通識是「失敗」。特區政府日前突然低調出招,罕有地行使《教育條例》第七十九條所賦權力,刊憲任命一批通識教育組督學,到香港各區中學巡查視察。有教育界人士認為,政府這樣做,是希望對教師進行政治審查。(黃樂濤 報道)

政府日前刊憲,公布特首林鄭月娥行使《教育條例》第七十九條所賦權力,委任課程發展處通識教育組全組十一名人員為督學,包括一名總課程發展主任、兩名高級課程發展主任及八名課程發展主任。

香港教協會長馮偉華周一(14日)對本台表示,本港現時反修例示威仍未解決,但政府卻在這個「敏感」時刻刊憲,派人監督通識科老師的教學,質疑政府這樣做的目的,是否想向老師在政治方面施壓,他認為這會令老師在教學上造成心理壓力。

馮偉華說︰有這個擔心的,在這個政治氣候、政治環境,它(政府)加這些事情,很難解釋是專業上的需要,它其實要解釋清楚為何要這樣,以及這樣做有甚麼好處,可能引致很多老師都會擔心,就是將來會否借這個為題,做一些政治審查,找出教師會否有一些地方它(政府)有疑問的時候,拿來大做文章。

他表示,通識教育組專人督學的做法與以往不同,對政府這樣做感到奇怪。馮偉華指,至於老師如何應對政府這個新規定,他會再與老師們商討情況,作出妥善的處理方法。

馮偉華說︰現在如果政府派(通識教育組全組)的人去做督學,過往不是這樣的,過往(政府)安排一些不是專科的人,去做這些工作,所以很多時(督學人員)主要是給予教學技巧、或者課堂管理,各式各樣的意見,不會就着某一科給予很多的意見。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示威早前爆發大規模警民衝突,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6月時曾指參與者大多屬年輕人,歸咎通識科導致混亂局面,認為有需要檢討;不過教育局局長楊潤雄6月28日曾回應指出,通識科的原意及設計都是好,冀藉通識科目培養學生明辨及多角度思考,對自己周圍事物及個人發展有全面認識。

不過,事件並未因此而告一段落。8月28日,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評論員文章,批評香港有「持激進立場的教師」鼓動學生罷課,「令學生成為向政府施壓的政治籌碼和犧牲品」。當時,身兼教協副會長又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的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回應表示,《人民日報》的評論對教育界不公道,將社會問題歸咎於教育制度,卻無視政府連串政策失誤。他又指出,教協從未推動學生罷課,只是尊重學生的意願,暫時亦未計劃教師罷課。

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於9月多次公開批評楊潤雄,指他「姑息養奸」,「推卸責任」。梁又不斷向楊潤雄施壓,稱教育局應撤去「仇警」老師的註冊資格。他又點名批評楊將責任推向常任秘書長和學校是「極不負責任的推搪」,並警告「國家經常提醒特區官員做事要有擔當」。

教育局表示,相關舉措是要令「學校在科目課程、教學推行有更全面回饋」,並強調巡查只是「率先於通識教育科試行」,「不排除在其他科目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