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後新一屆的香港區議會將於明年元旦就任,全體470名候任區議員聯同身兼18個區議會主席的民政事務專員,於周五(22日)的冬至日,將須按特區政府要求,到政府總部觀看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主任夏寶龍的視像講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強調,區議員必須將國家安全放在首位,強調「沒有國家安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就只會淪為空談」。有前區議員批評,冬至日要求區議員集體聽夏寶龍講話的舉措,反映失去合法性的區議會只淪為港共政權的執行者。
消息:區議員「務必出席」
由國務院港澳辦主管的全國港澳研究會,周五在北京舉行成立十周年研討會。《星島日報》引述消息 報道,夏寶龍當日上午將發表主題演講,下午將舉行學術年會,題目是「愛國者治港、治澳: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由多名大陸和港澳專家學者主講。研討會香港分會場由港府負責,已發函邀請全體區議會主席和候任議員,「務必」到政府總部觀看夏寶龍的視像講話。
陳國基周二(19日)對傳媒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將在明年1月1日為區議員監誓,隨後各區區議會將在一周內舉行首次區議會會議;而「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及後亦會舉行會議,聽取18區區議會主席匯報區議會會議成果,並作出頂層督導。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兼任主席,其餘13名成員全部為政府官員,包括政務司副司長、11名決策局局長及民政事務總署署長。


前區議員:議員應以「民生事務」為先
目前仍然參與社區工作的前黃大仙區議員溫子眾表示,區議員的主要工作是投入社區民生工作,應該要以「民生事務」優先,按道理政府無權要求區議員「務必出席」港澳辦的演講。
溫子眾說:「候任區議員算是公僕,也算是公職,是來自民間的,是代表人民的。沒有理由是有所『任務』或『指令』,我呼籲新一屆的區議會要有個人的意志。」
前中西區區議員葉錦龍表示,如果區議員要聽北京官員指令,這代表區議員只淪為根據政府指示執行任務的公務員。他亦分析指,北京是想藉著18%的民選議席,將港共政權合化法,才出現冬至日區議員全體觀看夏寶龍視像講話的「荒謬事」。
葉錦龍說:「當中的含義,區議員以地區來說是一個是很重要的樁腳。尤其是威權主義之下去證明自己,嘗試去證明自己合法性的工具。」
新《指引》列出多個「指標」
曾任民建聯葵青區區議員的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周一(18日)已向候任區議員主講「地區治理培訓」。當局還公布長15頁的《區議員履職監察機制指引》,鉅細無遺地列出多項議員工作指標,包括會議出席率不得低於8成、離港逾48小時須通知區議會秘書。區議員上任3個月內要成立最少一個地區辦事處,辦事處每周辦公至少40小時,其中最少4小時要在平日夜晚、周末和公眾假期。議員每周一次要在區議會辦事處當值,參與「會見市民計劃」;每年親身參與至少6次民政事務處活動、親身出席地區諮詢會、居民大會等,如果不達標可能會被處分。

麥美娟當年出席率奇低
就有關區議員的「指引」,溫子眾笑言建制派缺席、早退率比民主派高,以麥美娟當年在議會的表現為例,以今日的標準,她的出席率亦不合格。溫子眾說:「她以前在葵青區區議會的表現也不是這樣卓越的,是否待人以嚴,律己以寬?」
記者翻查2008年至2011年區議會出席 紀錄,時任葵青區區議會副主席麥美娟的出席率並不理想,她首年的委員會出席率甚低,房屋事務委員會的出席率更低至14.29%,在6個委員會當中只有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最高,8次會議出席了5次,出席率為62.5%。而在2016年度的區議會會議,麥在6次定期會議 缺席兩次,出席率僅66.7%。

葉錦龍批評,過去缺席最多均是建制派,而他們亦不太積極參與委員會,鄉事派更曾經以「外面工作繁忙」為由不出席會議。葉錦龍說:「(如果)他們真的是民意授權的代表,其實是市民去決定區議員是否稱職。而不是政府設立一些『指引』,如果不遵守便要扣糧。」
《星島》料港澳辦仍以「國安」行先
《星島》的政情 專欄還披露,中聯辦主任鄭雁雄上周到政總出席座談會,談及國際形勢和中美關係,呼籲與會的官員、議員、人大政協要警覺社會仍存有暗湧,強調「香港不能亂」。對於社會有聲音指政府「講太多國安」,有與會者指,有關說法是沒有把國家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國安立法正正為營商環境提供保障。立法會議員謝偉俊上月曾在保安事務委員會會議表示,社會上現時有觀感「講得太多國安」,既然目前國安風險已減少,希望政府在政治上「減辣」,但遭到在座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反駁,指有關言論「危險」。
記者:張仕仁 編輯:溫曉平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