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谷經濟准夜攤「明火煮食」 業界批訊息混亂不透明難參與

0:00 / 0:00
港府谷經濟准夜攤「明火煮食」 業界批訊息混亂不透明難參與 港府谷經濟准夜攤「明火煮食」 業界批訊息混亂不透明難參與

「香港夜繽紛」推出一周,港府「唧牙膏」式公布不同節目的詳細安排,其中有傳以「大笪地」形式搞旺已死寂的廟街。上周商會代表透露,佐敦廟街將設「東南亞美食攤檔」,消防署亦表示會容許「明火煮食」。記者到廟街現場視察,入黑後一半排檔沒有開,店主對於計劃一知半解,對美食夜市信心不大。社區組織就批評,整個計劃外判予承辦商統籌,透明度低,平民檔主難以參與,質疑平民夜市如果失去多元化,如何搞旺香港?

廟街南側的街道冷清,攤檔無人問津。(張仕仁攝)
廟街南側的街道冷清,攤檔無人問津。(張仕仁攝)

「特事特辦」擬准明火辦美食夜市搞旺廟街

自 「香港夜繽紛」推出之後,「廟街美食夜市」只聞樓梯響,旅發局一直指與有關商會及政府部門商討細節。直至上周二(19日),油麻地廟街販商商會主席陳錦榮透露,計劃在佐敦道廟街牌樓至南京街一段約100米的街道,由11月起一連5個月設置美食攤檔,主要售賣東南亞國家美食。同日消防署指,營運者只需符合基本消防要求,例如設置滅火筒、滅火氈,以及在攤檔的工作枱裝設屏障等,便可在場地設置明火煮食攤檔,這樣變相放寬明火限制。

油麻地廟街販商商會透露,佐敦道廟街牌樓附近會設東南亞美食街。(張仕仁攝)
油麻地廟街販商商會透露,佐敦道廟街牌樓附近會設東南亞美食街。(張仕仁攝)

社區團體:透明度不足 平民檔主難參與

但如此重大的小販政策改變,市民所知不多。過去的社區墟市,食環署基於安全理由禁用明火煮食,社區發展陣線成員吳玉英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就算今年年初特首發動的「開心香港」,社區墟市亦只是准食店「翻熱」食物與電磁爐煮食。

吳玉英說:應該要劃一的門檻,可能例如某個活動「特事特辦」,或者由政府主導的活動才有這些安排, 當然我們覺得不太理想。

吳玉英又透露,平民檔主根本很難投得攤位經營,「香港夜繽紛」無論海濱或其他活動均是外判給承辦商統籌覓檔主,市民參與度近乎零。她表示,港府應該包容更多民間商鋪、小販,夜市才會多元化,才可以帶旺整條街道。

吳玉英說:政府的經營方式似乎沒有很高的透明度,我們曾經過問過那些夜繽紛的承辦商,他們均說已額滿了,我們也不知道他的甄選機制,究竟有多少個檔是給公眾申請?不是完全很掌握到。

記者根據 「香港夜繽紛」活動的官方網站,查詢申請檔口事宜,不少活動單位沒有查詢電話,只有電郵。記者向其中一個活動—觀塘海濱「青年藝術節」電話查詢,承辦商就指檔主申請已額滿,如果活動延續下去,會在公司的社交媒體、網站公開招募檔主。

廟街現場冷清 一半排檔關門

本台記者於上周日(24日)晚上7時到廟街視察,在以煲仔菜聞名的油麻地廟街南側起步,晚上食肆雖人流多,惟街邊的零售攤檔則大多無人問津,路人寥寥可數。沿廟街牌匾走,到佐敦廟街北側,人流明顯比南側多,街上閒逛多是本地人,偶爾見到一、兩名外國遊客,零售攤檔生意慘淡。

廟街北側與南側的食肆同樣是人流較興旺,吳松街臨時熟食小販市場的餐廳幾乎客滿。相反,走進佐敦廟街排檔街道,不少攤檔沒有開,有些是空置多時,有荒廢之感。有店主透露,疫情之後廟街排檔生意一落千丈,開關後沒有起色,檔主認為「搞活搞旺」廟街之前,要先吸引更多的檔主入夜後開檔,不然旅客來到廟街也沒有地方逛。

裝飾店劉小姐說:他們(旅客)不會消費的,他們只閒逛。因為沒有買東西,生意很差,現在你看,很多檔口也不開,少了一半人開檔。因為你少人開檔就少人逛,街頭黑漆漆的。如果檔口開了,至少燈光好些。

記者跟檔主提起「香港夜繽紛」計劃,內容如多少檔小食店進駐、美食街的形式等,很多檔主所知不多,亦不抱期望。旗袍服飾店主汪先生認為,美食街始終會刺激生意,「但不會特別很多」。

汪先生說:因為這些都是關遊客的問題,內地人比較多。我們做不到那麼多生意,我預料食肆會好些,零售又會差點。現在政府講是這樣說,不過現在是這麼說,都好像未正式通過,又要經消防 ,又要經甚麼衛生(食環署)。這裡(廟街)也不知會搞成怎樣,聽就這樣聽。

廟街牌樓附近有不少攤檔無開,店主大嘆廟街黯淡無光。(張仕仁攝)
廟街牌樓附近有不少攤檔無開,店主大嘆廟街黯淡無光。(張仕仁攝)

各旺區8 至9 時後街道冷清 不少店鋪已關門

記者再走到旅遊熱點銅鑼灣SOGO、中環蘭桂芳與尖沙咀海旁視察,入夜8至9時之後街道冷清,不少店鋪已關門,人流明顯未回復至疫情前。尖沙咀海旁街頭演唱雖吸引一些人駐足欣賞,但觀眾就以長者居多。而「香港夜繽紛」重頭戲之一灣仔「海濱藝遊坊」周三(27)開幕便爆出「蝦碌」,因鄰近地盤出現誤會,對方不慎斷了活動電力,有熟食檔向傳媒透露需加1萬多元購買電力,指從未試過今次情況,憂幾萬元貨品最終「凍過水」。

記者:張仕仁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