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港高鐵香港段2018年9月投入前,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高鐵香港段出現虧損可能性「極低」,並稱有信心在50年營運周期不會虧本,更毋須政府攤分。然而5年過去,高鐵虧損近35億元(港元,下同)。有學者分析認為,這和終點站地點以及香港大陸之間交通網絡選擇多,高鐵缺乏競爭力有關。至於西九文化區未因高鐵受惠,則是香港主要國際級的表演場地都不在該區,讓高端大陸旅客不會搭高鐵來港看藝術表演。
港府曾言:高鐵香港段 50 年不會虧本
根據港鐵年報資料,高速鐵路香港段於2018年9月23日通車。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強調,按照初步估算,高鐵香港段在50年營運周期內「會有健康的財政回報」。
陳帆說:以我們今天的估算和財政的估算,我們有信心日後做到財務上有一個健康的成績,首要一定是不會虧本,即是有錢賺。
但事實又如何呢?當年,高速鐵路總乘客量達530萬人次,為港鐵帶來6億元的收入,扣除6.12億開支後,已虧蝕1200萬元。
去到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高鐵同年1月30日停運,載客量約100萬人次,總收入12.77億元;有趣的是2021年,高鐵繼續關閉,在零乘客情況下,收入卻增長6.7%,達13.63億元;3年收入合共約40.41億元,反而有營運的兩年時間,收入合共只有38.7億元。
原來,港府將高速鐵路香港段的營運,透過九鐵委託港鐵,每年向港鐵支付約8億元補助,另外還有客量補貼機制,當高鐵客量未達港府與港鐵協議水平時,港府會向港鐵提供補貼,但當局一直無公布如何才會觸發最低客量補助標準。
以港府2021年預測,高鐵年度營運開支18.36億元計算,營運5年共虧蝕9.51億元。如果扣除港府的補助,而未計入最低客量補助,虧損金額達34.66億元。
分析:興建計劃本就「不計成本」 致高成本低客量
香港資深政治評論員劉銳紹接受本台訪問表示,當局將高鐵虧損推給3年疫情,基本上處於停運狀態,目前很難反駁。但是興建計劃從中國行政部門構想時不計成本的設計,到香港討論終點站時,從洪水橋搬到要發展為文化中心的西九等因素,都導致高鐵出現高成本低客量的情況。
他又指出,連結香港和大陸交通選擇很多,亦打擊高鐵的競爭力。
劉銳紹說:其實現在香港和大陸之間的交通網絡,總體來講是不錯的,如果是珠三角地區善用港珠澳大橋,其實比高鐵還好。因為如果去珠三角西部地區,經港珠澳大橋已經很方便。
高鐵站旁的西九文化區未有受惠
至於高鐵總站位於西九龍,當地卻未能因此受惠,劉銳紹認為,要將西九發展為國際文化區,而不單是只有故宮,就必須舉辦很多國際性的表演和展覽活動。
劉銳紹說:如果搞國際性的活動例如文化節,就不會集中在西九,還有大會堂、文化中心都是有國際級的表演,這些場地就不適合坐高鐵。高鐵變成以接駁大陸交通為主要作用的運輸站,而不是將大陸一些高端的觀眾接來西九。
他表示,高鐵幾時可以轉虧為盈,相信當局會以「計大數」做藉口,推給高鐵可以為香港帶來多少遊客,增加當地觀光收入。
劉銳紹說:等如倫敦藝術中心也是蝕本的,但當局說我吸引很多遊客來,但是倫敦的遊客是不是因為這個高文化區而吸引去的?並不是。
劉銳紹指出,目前香港外地遊客近九成是大陸來的,國際客非常少,更加能證明西九無法吸引外國遊客。
記者:鍾廣政 責編:李世民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