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稱民主自由前要加上愛國 學者批中共陰招綑綁從政人士

0:00 / 0:00

中共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周二表示,香港崇尚核心價值前應加上「愛國」,由愛國愛港者治港、反中亂港者出局。有學者認為,所謂「愛國者」沒有標準可言,北京只是以此綑綁從政人士,為強權政治開路。有民主派區議員擔心,「愛國者」這個說法同樣套用到他們身上,即使溫和的民主派如何委曲求全,都無法改變中國政府的立場。(劉少風 報道)

張曉明周二(17日)在「《基本法》頒布30周年高峰論壇」上發表視像講話,指香港回歸以來出現很多問題,包括 2014 年「佔領中環」運動及去年的反修例示威等,都是與「一國兩制」的理解不全面有關,強調「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

張曉明說:在香港社會崇尚的民主、自由,人權等核心價值之前,應該加上「愛國」一詞,既要講求同存異,又要講堅守底線,要看到底線守得越牢,政治包容空間就愈大。

張曉明強調,「愛國」亦是治港者的必要條件,全國人大常委會就立法會議員資格作出的決定,成為今後處理同類問題的法律規範。

張曉明說:即時取消4名反對派議員資格,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也是為今後處理此類問題立規明矩,愛國愛港者治港,反中亂港者出局,這是「一國兩制」下的一項政治規矩,現在也已經成為一項法律規範。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本台指,北京有關「愛國者」的討論早已展開,包括前中國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喬曉陽於2004年談及「愛國者」治港問題,但因當時官方面臨的壓力較少,在現時高壓政治氣氛下,當局要全面牢牢掌握對港管治,因此重提「愛國」一詞。

劉銳紹認為,所謂「愛國者」沒有標準可言,是為政治利益需要而定,亦為當局本身的行動,例如取消議員資格(DQ)等進行輿論開路的工作。

劉銳紹說:它以「愛國者」這個很空泛的內容,來規範、綁著未來的從政人士,因為「愛國」這個標準是虛無縹緲,而且是任由官方來訂,所以有了這個框架後,官方亦都可以任意妄為,哪些人被視為愛國,哪些人不是愛國,完全由它來一錘定音。

對於「愛國者」會套用到哪些人士身上,劉銳紹指,不單針對從政人士,相信日後會擴大到任何人,包括商界人士、參與遊行的人等,只要相關行為被視為不愛國,當局就會無限上綱。

港府早前取消4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資格,外界擔心DQ議員風氣會蔓延至區議會。曾於7月參選立法會、被選舉主任取消資格的中西區區議員梁晃維接受本台訪問,他相信「愛國者」這個說法同樣套用到區議員身上,預料在4年任期結束前,當局會有一些動作令議員失去資格。他認為,就算溫和的民主派人士如何委曲求全,都無法改變中國政府的立場。

梁晃維說:我們一開始只是認為有說「香港獨立」、或者是激進的人士、說「自決」的人會被DQ,但是慢慢發現到就算是比較溫和的人,例如被DQ的是公民黨(3名立法會議員)及梁繼昌時,相信無論是民主派人士,如何委曲求全,如何嘗試配合愛國者標準,都是無法改變中國政府對我們的立場,有一天他們不能控制我們的想法時,都會用盡方法,不同行政或法律手段,將我們清除。

梁晃維說,當局隨時用權力將民主派區議員清除,但形容「目前沒有甚麼好擔心」,希望在有限時間內兌現選民承諾,保持一貫作風,不應因政權的恐嚇而劃上「紅線」。

另外,張曉明的講話亦提到,要當《基本法》是一部「活的法律」,通過立法解釋等辦法,「放大《基本法》的適應性」,並引用香港前終審法院大法官烈顯倫,表示香港應進行司法改革,以讓司法制度「與時俱進」,並聲稱「不影響司法獨立」。

劉銳紹認為,北京是以政治需要解讀法律,當初指香港是「三權分立」,但官方現時對《基本法》的解讀完全不同,只為維護官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