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庭】6被告认油麻地参与暴动 官回应辩方求情指「身世坎坷不等于会犯法」
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大批占领理工大学的示威者被警方围堵,有示威者在11月18日发起「围魏救赵」,结果逾200人在油麻地一带被拘捕,事后全被控以暴动罪,其分拆成最少17案处理。其中一宗案件,涉及8名男女被告,当中6人上月承认暴动罪,还押至本周一(10日)于区域法院求情。法官谢沈智慧听毕求情后,再把案件押后至7月28日判刑,其间6人续须还押。
一被告儿时被父遗弃 需自力更生
本案6名认罪被告,依次为罗凯欣(23岁)、吴颖贻(26岁)、伍润民(24岁)、庞志佳(38岁)、黄浩轩(27岁)及王子豪(31岁),均为现时年龄。
辩方为被告求情,其中就被告黄浩轩,辩方透露他虽有两项非礼定罪纪录,但事发时只有15岁,当时源于在儿童之家一时好奇、缺乏管教及没接受足够教育下犯罪,被判处感化令,由于事隔多年,希望法庭可视作无案底;又透露被告的身世,指黄在儿时被父亲遗弃,其母亲亦染有毒瘾,故被告从小出入不同院舍,曾入住儿童之家,至11岁与母亲团聚,但及后被告母亲离世,他最终再入住儿童院舍,而父亲亦向社署确认不想再抚养儿子,故被告离开院舍后需自力更生,努力自给自足,不过被告在中六毕业后曾一度对人生迷失,之后在本案后接触宗教,因信教并在教会工作及参与义工活动,终明白能贡献社会,不应自怨自艾。
不过,法官谢沈智慧此时就打断辩方陈词,主动提及近日从报纸报道得知,一名遭父亲遗弃、母亲在内地工作的中学生获青协奖项,指对方靠每月2000元生活费独自生活,虽然生活贫苦,有时甚至吃同学的剩馀饭餸充饥,直言对方和被告一样身世坎坷,亦同样会自怨自艾,「但有啲人会自强,唔等于个个都会犯法」。辩方就回应指,被告会在狱中进修,希望日后贡献社会。
有被告获保释离港赴澳交流
至于另一被告罗凯欣,辩方指她热心助人,曾参与不同义工服务,在案发后曾到澳大利亚交流,取得优异成绩,亦在当地参与义工服务帮助无家者及照顾流浪动物。而在当地参与「Black Lives Matter」活动时,「先知道咩叫和平示威」,明白犯下人生中最大错误。辩方又强调,罗虽获准保释离港但没有趁机潜逃,坦然回港面对案件又继续做义工,望法庭念及犯案时年仅19岁,坦白认罪兼节省法庭时间,可获较低量刑起点。
同案另外4名认罪被告,辩方指吴颖贻曾以篮球队队长身分带领队员取得两届学界冠军、伍润民则曾为香港青年军足球队成员,望日后成为足球教练,力陈两人在案中非担当领导角色,没作出任何暴力行为,亦没有携带可用作袭警或摧毁财产的工具,参与程度较低,且早在预审阶段认罪,望可获最大刑期扣减;馀下两名被告庞志佳及王子豪,辩方就指庞对犯案深感后悔,愿意承担法律责任,望向法庭及受影响人士致歉;而王子豪被捕时没有携带任何暴动装备,甚至穿上短裤到场,可见被告当时犯案决心不大,又指被告受社会气氛影响犯案,现时已感到悔疚并甘愿接受惩罚。
同案两被告拒认罪受审
法官随后再把案件押后至7月28日判刑,其间6人续须还押。同案尚有两名不认罪被告,分别为潘晓东(22 岁)及PUN DHAN BAHADUR(34 岁),两人正等待裁决。
承认案情指,警方2019年11月围封理大校园,案发当晚约10 时,警方抵达加士居道筑起防线,并往弥敦道方向推进。约半小时后,警方到达弥敦道与窝打老道南边交界,与示威者对峙。案情指示威者无视警告继续聚集、多次以镭射光照向警方、用雨伞阻挡警方发射的催泪弹、投掷至少 251 枚汽油弹及杂物等;近 11 时半,警方展开围捕,在窝打老道至咸美顿街、两边碧街设立封锁区,最终截获213人,包括本案各名被告,分别搜出面巾、生理盐水、电筒及手套等物品。翌日清晨,警方在案发地点检取多项物品,涉及多个装有甲苯混合物的汽球、玻璃樽、伸缩棍、锤等。
案件编号:DCCC789/2020
记者:吴婷康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