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以「核武」喻中國缺「道德權威」 無意主張對中國發動冷戰

粵語組報道
2024.12.02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3間與《蘋果日報》相關的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等罪,周一(12月2日)踏入第100天審訊,黎智英第8日作供。提到在《國安法》生效後的「國際支持」,黎指是阻止對香港自由的侵蝕;就辯方問他如何阻止時,黎就回應自己心中沒有特定方式,並直言「我們已很絕望,所以甚麼支持都可以」。另外,辯方提到黎智英曾在訪美期間,參與「保衛民主基金會」(FDD)座談會,談及中美「冷戰」、美國擁有「核武」;他解釋自己無意主張對中國發動冷戰,所指的「冷戰」是指中美「價值觀之戰」,他只是比喻美國站在道德高地;惟法官杜麗冰質疑美國透過道德權威,如何可在「一分鐘內解決中國」;黎回應自己比喻過分誇張。

重申從沒有給予陳梓華任何「獎勵」

辯方先展示陳梓華於2019年10月11日的月結單,顯示一筆以支票入帳14.4萬元;黎智英確認是其助手Mark Simon代表他,贊助陳梓華的報紙展覧,而當時他尚未認識陳梓華。黎另確認,Mark Simon亦代表他支付劉祖廸及陳梓華前往台北的旅費。就他早前否認把公司轉讓給陳梓華,是作為陳要求外國制裁的獎勵,黎重申從沒有給予陳任何「獎勵」,同時確認在2019年社運中,黎因李柱銘緣故,認為陳梓華屬前線勇武示威者當中的保守派,一直至二人最後見面,仍持相同想法。

就黎早前供稱,其Twitter帳戶是由前《蘋果》專欄作家李兆富協助創立及經營,而由於他不懂何謂「Retweet」(轉發)、「Hashtag」(標籤)及追蹤其他帳戶,故有關部分全權由李處理。辯方展示黎的Twitter 帳戶於2020年6月15日的帖文,內容提到有不同國籍及政治理念的政客,在「@ipacglobal」聯手解決「世界上最大的地緣政治問題」;辯方展示黎與李兆富在帖文發布前的WhatsApp對話,內容並無提及IPAC(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黎庭上回應,他當時根本不知道IPAC是甚麼,可能是李兆富在沒徵詢其同意下,撰寫並發布有關帖文。

法官質疑李兆富熟悉黎要求 必知黎不認識IPAC

法官李運騰關注,黎有否指示李兆富如何管理Twitter;黎回應指李曾為他工作多年,熟悉其要求,兩人間有默契,李一開始可能也會先徵求同意,但後來已自行處理。另一法官杜麗冰就質疑,既然李兆富熟悉黎的要求,他必然知道黎不認識IPAC,而在帖文提及或宣傳新組織前,必然會先徵求同意,否則不合常理。黎回應時重申,當時相信李兆富,相信對方會為他發布合適帖文。

辯方之後追問黎看到帖文時,有否認知IPAC的重要,黎就強調自己直至受審時,才知悉IPAC這個組織,他也沒就此向李查問;辯方之後展示2020年7月17日的帖文,內容提及「安全港法案」及「人民自由與選擇法案」,黎智英再指案發時他不知悉有關法案,有關內容是李兆富自行加上。

黎重申當時不知道劉祖廸與SWHK有聯繫

辯方另展示黎Twitter帳戶於2020年7月21日直接轉發IPAC的帖文,黎同指是李兆富自行轉發,他不知悉IPAC;法官李運騰就關注,《國安法》當時已生效,黎是否認為爭取國際支持仍然重要?黎確認,但指已無法阻止《國安法》推行,並在辯方提問下回應,指當時的「國際支持」是指阻止對香港自由的侵蝕,而他心中沒有特定支持方式,並直言「我們已很絕望,所以甚麼支持都可以」(we are desperate so any support will be good)。

另外,就辯方展示黎的帖文曾轉發「攬炒巴」劉祖廸接受《蘋果》英文版專訪,而帖文內容指劉只有26歲,但有智慧判斷自己需要擔當的角色,同時配上「#StandWithHongKong」標籖;黎確認帖文內容由他撰寫,但SWHK標籤則是由李兆富加上,他當時不知道劉祖廸與SWHK有聯繫,他只關心帖文內容,並不關心組織名稱,又解釋自己沒閱讀帖文轉發的文章,撰文前只讀過中文版專訪,內文沒有提及劉與SWHK有關,他只解讀專訪配圖中「STAND WITH HONG KONG UNTIL DAWN」為標語口號而非組織。

以「核武」比喻「道德權威」 黎回應自己可能比喻過分誇大

辯方其後展示黎智英訪美會見時任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及時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後,於2019年7月10日在美國與「保衛民主基金會」對談的謄本,內容提到美國與中國交涉時應該運用「道德權威」(moral authority)。黎確認,並指至今仍如此相信,與他早前稱要站在道德高地示威的說法同出一轍,而他在對談中所指「西方國家的武器」,亦是指「道德權威」。

至於黎在對談提及「冷戰」及「核武」,黎強調自己只是以「核武」比喻「道德權威」,「冷戰」則指中國與美國特朗普政府已形成的「價值觀之戰」,並在辯方追問他是否在主張對中國發動「冷戰」時指,「冷戰」當時經已成形,自己只是支持而非主張。

法官杜麗冰問及「道德權威」的意思,黎指是「公正」、「公平」、「公義」、「活在真相中」及「在人類尊嚴的正確一方」,並同意辯方指,他是暗指中國缺乏「道德權威」。不過,法官杜麗冰就質疑,黎對談中提及若有「核武」,「美國可在一分鐘內解決中國」,黎則重申自己只是作出比喻,就如他在另一句是指「就像是中國無武器上戰場,而美國有核武」(It's like they are going to the battle without any weapon, and you have the nuclear weapon),直言中國在現實中擁有核武,但沒有「道德權威」,反映只是一個比喻說法。至於為何「道德權威」可在一分鐘內解決中國,黎回應自己可能比喻過分誇大。

法官李素蘭就問及黎為何要用「核武」做比喻;黎回答:「若我用其他比喻,你同樣會問我同一問題」,重申只是用誇張手法強調重點。惟李素蘭法官續指,法庭要數次追問才明白其用意,質疑當天現場觀眾是否能理解「核武」只是比喻;黎重申所有人都知中國擁有核武,而其比喻是中國沒有核武。

黎同意在主張一個貿易戰的新面向

辯方庭上亦展示黎於2020年9月30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的文章,倡議美國與中國貿易協商時連繫人權及道德價值,黎確認其想法,指這樣做能夠改變中國,令中國在世界貿易上依從「國際核心價值體系」,包括法治、透明度和合約精神等,對中國及其他人民都有益處,又指自己無意主張中美貿易戰,因貿易戰當時已展開,並同意法官李運騰指,他是在主張一個貿易戰的新面向。

至於法官李運騰關注該文章中最後提到「economy implosion」(經濟爆破),辯方問黎從何得知有關概念,黎指自己根本毋須「得知」,解釋文章只是強調若中國經濟爆破,其政權正當性就會崩塌。就法官杜麗冰問黎「經濟爆破」是否其原創想法,黎指即使自己是從別處聽來,在寫文章時也沒特別去想。

「外國勢力」是指國際社會支持為港發聲及譴責中國

另一篇黎於2020年2月19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的文章就提及,中美間的貿易問題源於不信任,因美國自由透明,相反中國欠缺誠信;黎解釋,他希望透過文章「使真相自行彰顯」,無意請求美國做任何事情。而就黎於2020年5月11日接受台灣節目「鄉民來衝康」訪問,被主持問及他有否受外國政府或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影響,黎當時指:「我們很想CIA,我很想美國影響我們,我很想英國影響我們,我很想外國影響我們,因為為甚麼呢?他們的支持是我們唯一能夠撐下去的,外國的勢力是現在我們非常需要,讓我們撐下去的。」

法官杜麗冰關注,為何CIA能幫助運動持續下去;黎指當時有謠言指控他及其他香港人受CIA指示故上街遊行,但他其實並非指CIA實際有影響香港的遊行,只是指如有任何「影響」,就只會是來自國際社會的支持。法官李素蘭就質疑,黎如何能擔保美國沒有影響遊行?黎回應,如果真的有所有人都會知道。李素蘭再質疑為何黎不直接對主持表示外國從沒影響香港;黎就重申,他只是回應不真實的謠言。辯方就引述在同一訪問中,黎智英緊接表示:「美國可以叫200萬人出來,她反正這樣做,不如叫大陸200萬人出來啊」;黎確認他當時認為,美國要影響200萬市民上街是不可能,並在法官李素蘭追問下重申,他所指的「外國勢力」是國際社會的支持,形式包括為香港發聲、與中國談判及譴責中國。案件周二(3日)續審。

案件編號:HCCC51/2022

編輯:施芷珊 網編:畢子默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

評論

中共垮臺
2024/12/03 09:24

言論自由受國際法保護,不容中共踐踏!
黎智英先生無罪!

中共垮臺
2024/12/03 09:37

言論自由受國際法保護,不容中共踐踏!
黎智英先生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