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指慎防土地与房屋供过于求 分析:北都面对深圳楼的竞争

记者:淳音(台北)
2024.10.25

前特首梁振英「打倒昨日的我」,指政府要慎防土地与房屋供过于求,并担心新界东北是最后一个政府有钱赚的开发区。他预视香港和大陆同城化的效应会更加明显,政府的土地开发计划可能是昧于趋势。分折指北都将来要面对大陆楼宇的竞争,但香港各样成本仍不能与深圳相比,北都的算盘难以打响,反而令政府面临庞大财政压力,相信只是「政治任务」,以配合中央主旋律。

北部都会区是本届政府的重点发展项目,《施政报告》预告它可提供3000多公顷新发展用地、超过50万个住宅单位。当中不少于1400公顷可于10年内推出。整个北都预计可容纳250万人, 约占香港现有人口的三分之一。

前特首梁振英任内全力觅地建屋,董建华时代的「八万五」政策,也是由他推动。但梁振英周四(24日)在 Facebook发文「打倒昨日的我」,表示政府要「慎防土地与房屋供过于求」。他指新开发区发展密度降低,每尺地价收入下跌,但工程造价和收地赔偿却愈来愈高,加上昂贵的公路和铁路线,担心政府会蚀本。又指香港和大陆同城化将更加明显,政府的规划可能落后于大趋势。警告「建城造地要科学和专业,不能拍脑袋,矫枉过正的后果会很严重」。

基建开支庞大 政府以银债扑水

财经评论员颜宝刚指,过去梁振英即使小型地皮也「见缝插针」式起楼,但他在任时楼价节节上升,与现况不能相比。而北部都会区配套仍未成熟,的确有卖不出的忧虑。颜宝刚说:「你见政府最近也将银色债劵筹集到的资金,拿来做基建开支,可想而知,将来的基建资金需求也相当庞大。好可能这些基建配套不是发展商出资,而是由政府库房拿出来。大家都知道最新库房财政状况已跌至5千500多亿,是10多年新低,我们是否仍有能力应付庞大基建开支呢?」

面粉面包皆供过于求

以往卖地是香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随著房地产市场滑坡,发展商要么不再参加土地招标,要么报出极低的竞标价格。翻查地政署资料,上个财政年度,港府仅以底价售出3幅地皮,合共73亿元,是金融海啸后新低。而2024至2025年度也只卖出3块地皮,共7.22亿元。本年度初财政预算案预测全年卖地收入330亿元,至今仅完成约2.2%。

现时面粉乏人问津,面包亦有供过于求之嫌。房屋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第3季数字,未来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潜在供应量约10.8万伙;现时落成但仍卖出的货尾单位约2.1万伙,按季增加2,000伙。《南华早报》周五(25日)引述瑞银预计,香港发展商在未来12个月有46,000个单位的库存,需要34到36个月才能消化。私人住宅完工数量在2025年才见顶。

高才通也宁愿居深圳

在少子化及深港同城化的趋势下,未来香港的房屋需求能否消化北都以至「明日大屿」的供应?颜宝刚认为,近年大批港人移民外流,即使用高才通也未能填补人口空缺,未来是否需要这么多土地及楼房也是疑问。更重要的是,北都要面对大陆楼宇的竞争。颜宝刚说:「我们几乎24小时通关,其实好多大陆新移入的高才通,也宁愿定居深圳,有需要才来香港上班。当然你可以反驳,之后香港的地愈卖愈便宜,甚至贴近深圳水平便可以,但香港不只是地价,还有各样成本,人工、原材料,我们是否完全能与深圳看齐?似乎还不是。」他相信发展北都只是政治任务,以配合中央的主旋律。

不过,香港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副主席许桢表示,并不担心北都的楼宇消化不了,在人均居住面积偏低、有改善需求,及少人家庭增加的情况下,住宅市场仍有渴求。

编辑:陆南才 网编:毕子默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