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跑启用即面对贸易壁垒 分析:经济内卷影响比竞争更大

记者:陆南才(台北)
2024.11.29

香港机场三跑系统周四(28日)正式启用。机场的整体运载力增加50%,至每年1.2亿人次,货运量则提升至每年1000万公吨。有分析指,机管局投入大量资本,是假设升降航班会大增,摊分每班机的成本。随著特朗普回朝,中国面对贸易壁垒,货运已经受到冲击,而且大湾区内目前已有5个主要机场,广州新机场亦正在兴建,大陆旅客为何会选择来港转机出国?评论认为,机管局斥资43亿元人民币,购入珠海机场35%股权,更有「倒钱落海」之嫌。

三架航机同时出现于香港机场的跑道上。由浙江舟山抵港的大湾区航空HB861在北跑道降落,往东京的香港航空HX610由南跑道起飞,还有国泰的特别航班在中跑道起飞、载著130名学生作飞行体验,标志著造价高达1415亿港元的三跑系统正式启用。

机管局主席林天福说:「每年客运达到1亿2000万人次、货运达到1000万公吨,我们预期未来10年将可以达标。」

机管局机场运行执行总监姚兆聪周五(29日)接受电台访问时表示,预计今年香港机场的客运量达6000万人次,仍未回复至疫情前水平、每年7000万人次。货运方面,2024年首3季的货运量超过359万公吨。按比例计算,若今年总货运量在500万公吨,即是客运、货运量都要翻一倍,才可填满三跑系统。究竟客从何来?

分析:三跑假设航班大增可摊分成本

财经分析员利世民表示,现时香港、以至全球的经济环境,跟十几年前规划三跑时已有很大落差:「 当时三跑的出现,其实都是想大量投入资本之后,可以将每一班机的价钱减少。因为假设多了飞机落地的话,你可以摊分成本。计错数的的不是纯粹财务上的错误,而是整体局势里面有很严重的误判。」

为了「抢航线」,机管局今年7月推出「航空网络拓展计划」,鼓励航空公司增设、或复办来港航线。以每天一班的航线为例,每年可获600至700万港元补贴,最少要连续经营20周。即每程机补贴两万港元,相当于两张长途经济客位机票。姚兆聪称,半年来,共有26间航空公司参加了「拓展计划」,增加了52个新航点、每周增加238班机。8月新增的航点有帛琉;10月有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日本米子;11月则有浙江舟山;但去欧、美的长途机仍然复航乏力。

航线要持续盈利,除了客运还要靠货运。大型航空公司以轴辐网路(hub & spokes)的模式经营,每条航线客运与货运并行、长途客在枢纽再转飞其他城市。机管局强调,在过去14年,香港机场的货运量有13年都是全球第一。但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声称要对中国商品征收60%关税,若中国对美出口放缓,香港机场的货运量会否受挫?

利世民说:「中国在贸易的壁垒下,货运已经受到一定的冲击。如果美国真是开始了这种贸易的保护主义,其实对全球经济都有影响,到时候整体需求都减少,又是一种打击。你都要有乘客有货运你才开到航班,整体经济环境内卷对香港的影响,还大过竞争带来的影响。」

入股珠海机场是「倒钱落海」

在客运方面,机管局一直希望香港成为中国与外国之间的航空枢纽。但大湾区内还有广州白云、深圳宝安两个大型国际机场位于佛山的广州新机场亦已动工,澳门亦有国际航班升降。旅客为何要选择在香港转机,是一大疑问。利世民称:「旅客因为香港的特殊情况,都不是很想直接来香港,因为香港真的很贵。尤其是现在一国化之后,可以怎样去再连系多些国际,都要看邻近地区,让不让这个机会给香港。」

机管局周二(26日)宣布以43亿元人民币,购入珠海机场35%股权,对珠海机场的经营管理权延续至2046年。机管局称,港、珠合作可带来协同效应,中国旅客飞到珠海,可以经港珠澳大桥来港转乘国际航班。

2023年珠海机场的旅客约1100万人,利世民表示,珠海机场的客运与货运量不多,机管局入股,较合理的原因是要在区域内维持垄断地位:「如果你可以控制到珠海机场,不要跟香港竞争一些国内航班,这样都还说得通的。机管局自己本身财政环境都不是特别好,现在三跑还有一大笔债,之前说要做航天城,要重新发展,现在还未真是开花结果的项目,再去买珠海机场,其实机管局是掉钱落海的。」

机管局自2006年起参与管理珠海机场,因为是「合作经营」,未有收取管理费,若珠海机场赚钱才有可能获利。至截稿前,机管局未有回覆在珠海机场的投资回报。机管局与大陆机场有类似合作模式的,还有杭州萧山国际机场。2005年,机管局以约19.9亿元人民币入股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持有35%的股权。

编辑:陆南才 网编:陈家杰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

评论

中共垮台
2024/11/29 20:56

独裁政权已是四面楚歌,穷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