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臻離世|佔中入獄後關注囚權 囚友感激在獄中爭取福利
2025.01.10
前社會福利界立法會議員,囚權組織「石牆花」創辦人邵家臻周五(10 日)凌晨逝世,終年 55 歲。邵家臻太太發文表示,丈夫在親友的陪伴下「安詳地回到了天家」,並透露他因胃癌手術後出現併發症,雖然經歷了艱辛,但感受到天父的帶領,使他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內心的平安。邵家臻曾因「佔中」入獄8個月,有囚友憶述,他在獄中為在囚人士爭取不少權益,即使沒有與他同期服刑的囚友也得以受惠,所以至今他的「事跡」仍在獄中廣為流傳。
談到邵家臻,最多人想起的可能是他在「石牆花」的工作,但其實他於赤柱監獄服刑時,為赤柱囚友爭取過不少權益。曾入獄的四哥向本台指,邵家臻爭取過更換牛角扇、讓在囚人士有凍水喝、可添置冰巾及取消被稱為「臭魚」的池魚,改為魚柳等。
其他囚友大多不敢爭取,因為怕被視為「不聽話」,不能扣減刑期。但邵家臻即使要受罰被單獨囚禁,仍無畏無懼。四哥說:「負責他的職員便困他到水飯房,這是一個黑暗制度。你要付出,但因為他是立法會議員,他日被釋放(說出去)會很沒有面子。外面不用在囚的又一起回應這件事,懲教署便會受壓,所以做這些。」
而這些看似微小的事,對飽受酷熱天氣的囚友來說卻非常重要:「在赤柱(監獄)和他坐過的人都會對他有些改觀、欣賞他、感激他。基本上所有男子監獄裡的人都聽過他做的事。」
監獄高溫 爭取到冷水及冰巾很重要
另一位未與邵家臻同期監禁,但受惠他努力爭取的囚友阿斯(化名)也說,自己與他政治理念不同,但仍感謝他為囚友作出的貢獻,「希望他無痛帶著信仰離開,即使與他的觀點未必一致,他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本身為大學講師的邵家臻,因「佔中」被判囚8個月,2019年出獄後更積極關注囚權。在2020 年 12 月成立「石牆花」,當時正值「反送中運動」後大批參與者還柙或判監,「石牆花」便為他們提供支援,包括提供物資、情緒輔導及個案跟進等。但不足一年,「石牆花」被當局點名,最後因政治壓力解散,當時邵家臻被記者問到會否擔心囚友日後沒有足夠支援,他一度抽泣,並稱「眼淚是我們最大共同語言。」
這位不一樣的社工,後半生全力投入關注囚友,出過多本關於在囚的書,包括《坐監情緒學》、《帶一本書去坐監》、《字裡囚間 — 明就明唔明就黎明》、《石牆生花─坐監記及其他》等,讓外界更了解在囚生活、囚犯權益等。
前同事:從邵身上學到「絕處種花」
邵家臻的一生有不同角色,曾是外展社工、前社福界立法會議員、並在浸大社工系任教,出生基層的他致力為弱勢發聲。他的學生Sam,畢業後幫過邵家臻助選,之後成為他的議員助理。
他表示,邵家臻突然離世就像一場惡夢:「他是一個有信仰的人,我相信上帝會一直憐憫他和他一起。」回憶過去的點滴,他指邵家臻經常形容服務的群體是「The last, the least, and the lost」(最末後無靠、最卑微無助及最失落無救),所以他關心的大多是被社會邊緣、被標籤的一群人:「他帶給大家的感覺是從來不是為了成功甚麼,我很記得他說過,或者我們選舉時也說了8個字『暗室點燈,絕處種花』。在黑暗時間點起光明,我想他在很多人心中也點起了光」。
不少民主派人士也在網上致哀,其中與邵家臻在議會合作、已移居加拿大的前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形容,「阿臻係我在社福界、社會運動中的最佳拍檔」,對於他早逝「心痛之極」,而「紀念阿臻的最佳方式就係繼續踐行他所代表的價值」。
編輯:李榮添 網編:池煥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