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智库被面对「寒冬」 年底再多一间停运

记者:淳音(台北)
2024.09.17

继智库「MWYO青年办公室」宣布今年底停办后,外界关注香港智库正面对「寒冬」,有指一些知名智库也出现财政困难,研究及活动数目大减。翻查资料,前年已有一间智库停运。有香港的智库人士向本台指,经济不景气加上商界认为智库作用不大,令捐款意欲减少。曾任智库的人士引述,部分从事研究的人都担心公开一些研究结果后,会被批为「误导」。

智库面对近日引起讨论,有评论归咎于香港商界和内房财团减少资助;其次是议会内外反对力量大减,原本负责做舆情或民情分析的智库已经没有明显角色。

本台向智库民主思路了解,召集人汤家骅认为,现在主要问题是经济差加上商界认为智库作用不大,因此捐款没以往积极:「政府亦没有很明确显示,虽然说有时我们的意见政府也会接纳,但他们从来不会标榜对智库的看法。很多时商界便会认为我捐钱给你也不知道你做到甚么,所以不是那么容易,当我们筹款。」

至于在「由治及兴」的新香港下,反对声音减少,汤家骅认为重点是智库应集中将声音多元化:「我觉得重点不是反对声音,重点是多元化在不同声音。纯粹为反动而反对意见,我觉得没有人愿意接受。但我们是否可提出不同意见令社会多元化?这是我们智库的目标。」

就民主思路而言,虽然资金减少但政策研究没有减少,汤家骅指为了继续营运,不再集中政治研究,而是增加经济相关研究,希望吸引商界注意力。

翻查资料,除了曾荫权时期的智经研究中心于前年停运,由华人置业主席刘鸣炜创立的青年智库「MWYO青年办公室」,近日亦宣布将于年底停运;亦有智库活跃度已大跌,例如明汇智库对上一次公开活动,及发表研究报告已是 2023年6及7月,不过仍有不时转载文汇报文章。

香港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副主席许桢认为,香港智库面对寒冬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香港智库与其说做政策研究,更像是政策公关、试水温,但这并非一个重要角色及非健康智库发展。

许桢说:「如果以西方作为例子,智库是由政党政治衍生,你有政党政治就有选举,就有在朝在野的问题。如果你在朝便有好多民间或半官方的智慧;当你在野时都需要有平台培养及挽留人才。」

他续指,香港政党政治发展并不成熟,若没有竞争难以发展智库;而智库亦不应依赖商界资助。许桢说:「如果香港总有一天朝向普选发展,你有普选就会有政党,有政党就会有智库,其实逻辑就是这样,短期内看不到出路。」

正统智库主要角色是研究公共政策、提供政策建议,不过香港有智库则被视为造势的工具。例如当年前特首林郑月娥希望推行「明日大屿」填海时,也找来一些经济学者,并连同智库吹捧。

公共政策顾问林致茵周二(17日)在明报撰文,向政府提问今届有哪些政策或措施是源自智库的研究结果,因为暂时未见有官员公开接纳有关智库报告,并举例「夜缤纷」、「熊猫经济」似乎都是议员的意见。而另一问题是,部分从事研究的人都担心公开一些研究结果后,会被批为「误导」、「不完整」等。

编辑:李荣添 网编:池焕衡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