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參觀美麗島特展時表示,從美麗島事件再看香港人爭取民主,就知道應該怎樣守護台灣的民主。政府資助本土社團出版的,「美麗島四十周年影像‧詩」新書發表會,與會作者認為,四十年前的美麗島事件對照香港「反送中」運動,是歷史的見證與反思。(鍾廣政 台北報道)
今年是台灣美麗島事件四十周年,民進黨政府和本土社團,在大選前舉辦多項活動,宣揚台灣人爭取民主發展歷程。
行政院長蘇貞昌周五(6日)前往參觀國家人權博物館「台灣歷史有一站美麗島」特展時表示,希望大家都可以透過特展,知道美麗島事件帶給台灣的影響。
蘇貞昌說︰美麗島事件對台灣民主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我作為美麗島事件的辯護律師,這個展對我當然有特別的意義,也希望國人同胞來看看,了解過往是多少人犧牲,台灣人民是多麼的勇敢。今天再看香港人爭取民主自由,我們就更應該要知道,應該怎麼樣守護台灣的民主,讓我們的民主自由能繼續走下去。

由國家人權博物館贊助出版的「美麗島四十周年影像‧詩」,舉行新書發表會,總策劃、詩人李敏勇表示,這本書是以詩和照片序述歷史,這些照片之所以珍貴,在於這些歷史場景無法重新來過,是一個藝術見證,提供現在的人,用不同的視角看待台灣追求民主之路。
李敏勇說︰從來世界的民主國家,都不是一直保持文明化的狀態或者民主化的狀態,民主跟自由這種東西,事實上是國家整體國民,在政治上追尋的正面力量跟反面力量的作用。所以我們剛好出版這個時間,歷史上是回逆到美麗島事件,可是當下的香港,也提供了另外一種關照的視野,讓我們更會對四十年的歷史,有更明晰的回望。

前黨外雜誌攝影工作者邱萬興表示,現在重看當年拍攝黨外人士爭取民主的示威照片,會讓人聯想到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激烈情況,有美麗島事件的影子。

邱萬興說︰大家看到過來這張是巒深刻的照片,當時只有兩個人在遊行,被數百個鎮暴警察包圍,你其實就可以看到現在「反送中」的狀況。當時的黨外人士上街頭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你看,兩個人上街就有數百個警察包圍你。其實當時我就在裡面,我怕他們被打,後來沒辦法,為了保護這兩個人上街頭我就跑到屋頂上去拍照,所以這些警察知道上面有人拍照記錄,比較不敢動他們。你落單的時候,對照香港現在的運動其實就是這樣,你會很危險。
曾擔任《自立晚報》攝影記者,現任輔仁大學大傳系講師許伯鑫表示,雖然台灣出版攝影集沒有市場,但是這本書所收錄的照片,是當年拍攝者見證歷史的心血結晶。
許伯鑫說︰看到這本書我就看到香港最近的局勢,我真的感慨萬千。還好當年我們從美麗島事件開始打了一個出口,台灣不管是人民或者當年的黨外人士的推動,讓台灣很順利的進到民主的制度,現在香港就是沒有這個制度。香港就是面對一個比較專制的中國壓制,所以我們今天、包括當時可以在街頭拍一些東西,這要感謝這些前輩的努力。
美麗島事件發生於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在高雄組織群眾遊行及演講,訴求民主與自由,終結黨禁和戒嚴,和警方發生衝突。警方鎮壓示威後,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大舉逮捕黨外人士,並進行軍事審判,為台灣自二二八事件後,規模最大的一場警民衝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