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蘋果新聞網》(台蘋)命運備受關注,其資產幾近耗盡,傳在8月底將熄燈。有意收購的潘杰賢被揭或與中共關係密切,收購受到反對,暫未知台灣當局會否同意通過交易。但旗下「龍丞創意」已向部份台蘋員工發出續聘合約,請他們轉到「龍丞」工作,據悉,「龍丞創意」傾向不沿用「台蘋」商標,而是另建新平台,以新聞為核心並發展其他業務。
新加坡企業家潘杰賢同意收購台蘋,但有跡象顯示其合夥人與中國黨政軍關係密切。台蘋近日傳出在8月底熄燈的消息,相關發展備受關注。周三(17日),台灣 《鏡新聞》報道指,台蘋員工仍如常到公司上班,有員工周二(16日)陸續收到通知,知道是否獲續聘,當中大多數是外勤人員。
同日,香港 《東網》報道,台蘋員工若在周二(16日)收到合約書,就可在結算台蘋年資後,轉到潘杰賢旗下的「龍丞創意」工作,若沒收到則需另尋出路。報道又指,「龍丞創意」目前傾向另立平台,不沿用「台蘋」等商標,並希望在半年內完成建置新平台,基本上仍以新聞為核心,再發展其他業務,意味著8月31日後,台蘋不但會有大量員工被解僱,《蘋果新聞網》亦會從此熄燈。
《東網》於上周六(13日)已 報道,台蘋買家兼17Live創辦人潘杰賢上周五(12日)到台蘋大樓開會時,向員工表示沒把握政府會同意通過交易,但仍願意以旗下「龍丞創意」名義,自9月1日起回聘部分員工。
不過,台蘋交易是否能夠進行仍未有定案,台灣經濟部投審會及商業司周二均表示,並未收到潘杰賢或其他人關於台蘋的任何申請;文化部也沒收到新的媒體申請。投審會官員表示,新買家若是計劃結束《蘋果日報》且不再使用「台蘋」品牌,另以「龍丞創意」聘用原台蘋員工,屬於國內商業行為,資金及投資計劃不須經過投審會審查。
《自由時報》引述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分析指,該交易案用較迂迴方式避開經濟部的管制,透過成立一家新公司「換個招牌」發行新聞,再由港商蘋果日報台灣分公司「授權」龍丞創意公司使用,現在唯一能進行管制只剩文化部,關鍵是文化部的態度。他促請若果《蘋果日報》要結束營業,大量個人資料都必須進行銷毀,包括過往台蘋所做採訪記錄、與受訪者的對話內容及錄音等。
此交易案的安排亦惹來黎智英的助理Mark Simon的反對,他日前入稟控告台蘋負責人葉一堅等高層,涉嫌違法出售《蘋果日報》台灣分公司資產,涉嫌干犯《刑法》之中的背信罪。台蘋周一(15日)發表 聲明表示,已對Mark Simon之法律責任進行誣告訴追,並委請律師函告引用不實指控之媒體,立即移除不實報道。
台蘋最終花落誰家仍未有最後分曉,但其倒數似乎已成定局,事實上台蘋的資產亦已差不多耗盡。據台灣 《自由時報》報道,台灣《蘋果日報》與《壹週刊》共用的兩棟位於台北市內湖區行愛路的大樓,早在2018年賣給台灣人壽,揭開了賣樓支撐營運的序幕,現時幾乎能變賣的資產都賣光。據悉,香港壹傳媒在台資產,恐怕只剩台蘋目前使用的台北市民權東路上的辦公樓層,價值約八千萬元新台幣。
記者:胡凱文 責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