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蘋》8.31深夜起停更成歷史 讀者、員工不捨在門外留倩影

2022.08.31
《台蘋》8.31深夜起停更成歷史 讀者、員工不捨在門外留倩影 本台記者在《台蘋》營運最後一天到其辦公大樓外,隨著《台蘋》熄燈,其招牌可能會被拆走,現場有不少《台蘋》員工與其合照。
淳音攝

在台灣,擾攘多時的《台蘋》交易案最終告吹,由黎智英創辦的《壹傳媒》旗下所有新聞平台將成歷史。《台蘋》負責人葉一堅出席「台蘋珍重再見下午茶會」,鼓勵員工到新平台後「好好努力,再創一番天地」。雖然潘杰賢將創新平台《壹蘋新聞網》,招聘約96%前《台蘋》員工,強調是「原汁原味打造」,不過也有決定離職、不到新平台的員工雖感到非常不捨,但表示「我們已經堅守到最後一刻,黎智英那麼辛苦就是為了抵抗中資」。在最後一天,也有讀者到《台蘋》外留影,感激《蘋果》為台灣人開了另一扇窗。 

葉一堅出席「台蘋珍重再見下午茶會」 與「蘋安」蛋糕合照 

葉一堅周三(31日)下午來到《台蘋》辦公室,參與「台蘋珍重再見下午茶會」,面帶微笑與員工合照留念,他們都戴著《台蘋》最後一期隨刊附送的口罩,現場也有準備寫上「蘋安」的大奶油蛋糕。有員工向本台透露,早上因為大家都要收拾東西,所以或多或少彌漫一股低氣壓,但葉一堅的到來令現場氣氛又高漲起來。葉一堅接受《蘋果新聞網》採訪時說:「大家好好珍惜,去那邊好好努力,再創一番天地。」 

《台蘋》負責人葉一堅出席「台蘋珍重再見下午茶會」。(受訪者提供)
《台蘋》負責人葉一堅出席「台蘋珍重再見下午茶會」。(受訪者提供)
茶會準備了一個寫上「蘋安」的大奶油蛋糕。(受訪者提供)
茶會準備了一個寫上「蘋安」的大奶油蛋糕。(受訪者提供)

本台記者在《台蘋》營運最後一天到其辦公大樓。隨著《台蘋》熄燈,其招牌可能會被拆走,現場有不少《台蘋》員工與以招牌為背景合照。有在《台蘋》工作了19年的記者憶述,從業以來印象最深刻是跑高雄氣爆新聞,只差1分鐘就被炸到。他說很喜歡《蘋果》的精神與對團隊合作的重視,未來希望新公司能賺錢。 

台灣蘋果日報2021年5月停止印刷版,僅餘「蘋果新聞網」繼續運作,但也將在2022年8月31日深夜起暫停更新。(淳音攝)
台灣蘋果日報2021年5月停止印刷版,僅餘「蘋果新聞網」繼續運作,但也將在2022年8月31日深夜起暫停更新。(淳音攝)

離職員工:我們已堅守到最後一刻 黎智英那麼辛苦就是為了抵抗中資 

已任職8年、將不會轉到新公司的《台蘋》財務部員工Mia對本台說,「我們已經堅守到最後一刻」,說著不禁落淚。她說一直都在想會否有人接手他們,讓《蘋果》這個品牌繼續下去,遺憾最後仍要劃上句號,「《蘋果》對我們很好,我們的收入跟待遇都非常好」,她指新公司沒有邀請她們部門,因此她離職後將稍作休息。 

Mia說,潘杰賢主要邀請記者到新公司,她覺得是很有誠意。談及當初潘杰賢想要收購《台蘋》,Mia認為:「就中資,我們老闆(黎智英)那麼辛苦,就是為了抵抗中資。」 

另一位在《台蘋》工作18年的業務部員工陳小姐接受本台訪問時說「非常不捨」,但基於個人生涯規劃而不打算到新平台。她覺得心情很複雜,不曉得新平台能否延續《台蘋》的精神,她說新舊之間「感覺很像但又好像不是同一個東西」。 

另外有《台蘋》員工有話想對黎智英說:「我很感謝黎智英先生所做的一切,釋放黎智英!」 

《台蘋》讀者:《蘋果》為台灣人開了另一扇窗 

《台蘋》解散前夕,除了《台蘋》員工也有《台蘋》讀者專程到大樓外合照留影。其中彭小姐對本台指,《台蘋》在台灣曾經創造過媒體歷史,「帶給台灣人不一樣的新聞角度」,與傳統台灣媒體不一樣。她續指,很佩服黎智英,「他是一生反共,即使有能力都不離開香港,過他的太平日子」。 

彭小姐說:開了另外一扇窗,讓我們知道原來新聞跟我們以前想像的,因為台灣的歷史你也應該清楚吧,台灣最早是戒嚴,所以其實最早的媒體只有三大報,然後每一篇登出來的文章都要經過審核的,其實是有一點思想控制。然後當然後來開放後有新的媒體加入,可是舊的習慣是不會改。然後可能因為《蘋果》是香港來的,黎智英他們的做法是跟台灣傳統媒體完全不一樣,所以其實他是為台灣的受眾打開了不一樣的視野。 

對於新平台《壹蘋》,她覺得還要再觀察,「一個媒體是怎麼樣的立場,在它的文章是可以很容易看到出來,所以都騙不了人」。 

有讀者感謝《台蘋》「帶給台灣人不一樣的新聞角度」。( 淳音攝)
有讀者感謝《台蘋》「帶給台灣人不一樣的新聞角度」。( 淳音攝)
有台蘋員工帶著《台蘋》最後一期推出的口罩,並笑稱這將是歷史遺物。(淳音攝)
有台蘋員工帶著《台蘋》最後一期推出的口罩,並笑稱這將是歷史遺物。(淳音攝)

雖說兩個平台不一 但設計風格甚似 

台灣《蘋果新聞網》將於周三(31日)23時59分起「暫停更新」,17LIVE創辦人、新加坡商人潘杰賢稱,研判目前形勢估計不能讓交易繼續進行,因此決定透過「龍丞資本」成立全新的《壹蘋新聞網》,並於9月1日正式營運。他已招聘約96%、200多位前《台蘋》員工加入新公司。新平台《壹蘋新聞網》不會延用《台蘋》地址,而會搬到台北市內湖區文湖街12號。這意味由黎智英創辦的《壹傳媒》旗下所有新聞平台將成歷史。 

而早在周二(30日),全新平台《壹蘋新聞網》APP已經能下載。雖然說9月1日才正式營運,不過可見8月28日已率先有7篇財經、國際社會等新聞刊出。儘管潘杰賢在記者會上強調,新成立的《壹蘋新聞網》與《台蘋》是兩個平台,然而《壹蘋》的宣傳廣告寫上「一天壹蘋果」,與當初蘋果打著「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的旗號甚似。 

另外,潘杰賢強調《壹蘋》由200多位前《台蘋》採訪團隊「原汁原味打造」,點入《蘋果新聞網》首頁,已出現《壹蘋新聞網》的連結;也有標語寫上「《蘋果》下一站《壹蘋新聞網》」。 

文化部:應訂個資安全維護計劃 或業務終止後個資處理方法 

台灣文化部則再度重申,《台蘋》應針對所保有的個資,具體訂定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劃,或業務終止後個人資料處理方法,9月5日前函送文化部。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