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止12項ECFA關稅減讓 台灣斥典型經濟脅迫
2023.12.21
臨近下月台灣大選,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周四(21日)發表公告,指台灣單方對中國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規定,決定明年元旦日起,中止台灣部分產品的關稅減讓。台灣行政院表示,中國做法不符國際規範,試圖透過貿易手段達到政治目的,是「典型的經濟脅迫」。
涉及關稅減讓的12個稅目進口產品,包括丙烯、丁二烯和對二甲苯等,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批評民進黨當局,不斷變本加厲修改規則、設置障礙,惡意阻撓破壞兩岸經濟正常交流合作,導致中止部分產品關稅減讓。
朱鳳蓮說,問題原本可通過兩岸協商妥善解決,但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希望兩岸雙方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協商解決兩岸經貿關係中的各類問題。
中國日前公布對台灣貿易壁壘調查結果,認定台灣對中國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台灣行政院長陳建仁反駁稱,中國貿易壁壘調查過程缺乏公開透明,片面判斷台灣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ECFA規範,調查報告時間又刻意安排,顯見政治目的大於經濟目的,實屬經濟脅迫。
陳建仁說,針對後續可能的風險及損害,台灣已經做好完善管理及控制,會持續協助業者分散風險,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他呼籲相關貿易問題直接依WTO機制及規範處理,只要中國有誠意,雙方隨時可依循WTO機制啟動協商。
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中國試圖透過經貿脅迫手段影響工商業界等選民,提醒總統大選「選錯人」恐付出代價,國台辦卻又強調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可談判,再次凸顯今次是一次政治操作。
記者:李向陽 編輯:溫曉平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