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名滯鄂台胞經上海返台

0:00 / 0:00

台灣分別於周日和周一(29、30日)以定期航班的方式,將滯留湖北省的三百多名台胞取道上海返台。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向中方表達感謝。兩岸政策協會認為,台灣當局強調使用「武漢肺炎」字眼,會破壞兩岸互信。台北市長柯文哲指,台灣對大陸和歐美採用兩套不同的檢疫標準,會影響兩岸關係。(鍾廣政 台北報道)

台灣周日和周一先後透過華航定期航班,從上海接回早前滯留湖北的三百多名台胞。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周一,對於能促成今次撤僑,向大陸方面表達感謝,但他強調,這並非撤僑包機。

陳明通說:這個跟武漢包機是一碼歸一碼兩件事情,所以不要說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這樣順位順下去,性質上不一樣。武漢的包機,那邊四月八號解封,解封後飛機能不能飛等等還有很多變數,所以就武漢的包機我們還保持協商當中,沒有進一步對外說明。湖北解封的縣市,你看到我們就是用指定航班、指定地點,現在指定上海請他們坐這班飛機回來。最重要是防疫的措施,大家都看到非常的嚴謹,按照我們疫情指揮中心的要求,做得非常嚴謹。

兩岸政策協會就新冠肺炎和兩岸撤僑包機成功,是否能進一步改善兩岸關係舉行座談會。

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張百達認為,兩岸共同敵人不僅是病毒、疫情,還包括雙方各自內部的仇恨政治、極端政治與民粹主義。這不僅對台灣民主發展是相當負面的,就兩岸關係也是負面的。張百達指,尤其台灣當局和政府高官使用「武漢肺炎」的歧視性字眼,影響兩岸關係發展。

張百達說:我想這需要將心比心,這四個字一開始完全沒有歧視的意思,包括中國大陸的媒體、官方也是這樣使用的。但是當WHO依照過去2015年一些相關國際組織命名的規範,認為那樣是具有歧視性的用語,建議停上使用之後,我覺得台灣政府應該跟著全面停止使用,特別是我們要爭取加入包括WHO在內任何國際組織,這是國際的共同共識的話,我們應該要遵遁。停止使用也是對大陸釋放善意,也是表達台灣文明進步的一種價值,包括遵循國際進步的規範。

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表示,美國國務卿蓬佩奥在七大工業國會議(G7)堅持要用「武漢肺炎」來寫公報,但其他國家都反對。美國總統特朗普過去為了刺激中國大陸,特別講「中國肺炎」,他也是為了報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控新冠肺炎來自美國。這是為了報復的氣話,現在特朗普也不再使用這個名稱。

許信良說:其實台灣應該支持全球化,我們也希望加入WHO,所以我們對於全球的共識應該特別敏感。我們既然想加入WHO,所以WHO定的名稱,對全世界除了美國之外大多數人都接受的共識,我們應該很在乎,應該很尊重。在兩岸關係裡面,我們也沒有必要特別去刺激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既然很在意武漢肺炎,最初他自己也稱武漢肺炎,現在既然他在意,認為是歧視的名稱,所以我想兩岸關係互相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大陸回來的台灣人,像是今次的上海包機,全部要關在同一地方集中檢疫,但是歐美回來不需要。他指,現在統計數字來看,紐約比武漢還危險,所以應該要有統一的標準,不管是對中國抑或對美國,要恢復到科學的根據,就是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標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