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領袖視頻會晤落幕。台灣防務部門證實,周二(16日)拜習會當天,大陸派出8架次軍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周三(17日)再派出2架次軍機進入該域。另外,美國多名議員早前秘密訪台,據知此行目的是就美國《2022年國防授權法》當中的美台軍事交流部分進行調研。台灣國防部副部長王信龍周三接受立委質詢時指,暫未收到邀請參與2022年環太平洋軍演,但有和美國印太司令部溝通,會持續溝通並掌握。
而在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舉行「衝突或合作?透視拜習會」記者會。基金會召集人林郁方認為,美中領導人在會晤中達成美中不引爆戰爭的主要目的,台灣應認清峰會確立軍、經分離共識。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指出,展望未來中國將對台策略從「反獨」轉向「促統」,北京可能會迫美國對兩岸統一表態。
基金會國家安全組召集人林郁方表示,美中雙方對這場會晤沒有很高的期望,所以過程中表現出兩國領導人輕鬆心情。他認為,美方要藉會晤做戰爭危機控管,避免戰爭爆發,訊息已經傳達給中方。
林郁方說:中美兩強之間的戰爭可能性是很低的,第一是美國建立龐大的武力,不是用來跟一個強大的國家像俄羅斯、像中共來作戰。他是要對付那些較弱的國家,然後要嚇阻像中共跟俄羅斯這麼大的國家,所以對這種強國是要嚇阻而不是跟他們交戰,這樣交戰的結果很容易走向核子戰爭。另外一方面,其實中國大陸也不會那麼容易跟美國作戰,整體而言他作戰的能力跟美國之間是有蠻大的差距,不管是從陸地、海上到空中,傳統的武器或者是核子武器。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副教授盧信昌表示,美中峰會後對軍、經分離已經確立共識,但是美國不會放棄經濟為軍事所用,他認為澳大利亞和印度在美中競爭中,都看清楚如何賺取自己的利益,台灣應該學習這兩國出牌手法來自保。

盧信昌說:因為長期的和平跟經濟發展才是利益之所在,而短期的軍事施壓跟為虎作倀與狐假虎威,這只是客串跑龍套的,所以在這裡頭剩下的就是往下台灣該怎麼辦?如果我們摸清楚整個中美求共生、互利,澳大利亞跟印度很清楚的在夾縫中去玩弄美國牌,剩下台灣應該要怎麼辦。因為我們是在第一線,中美在互相較勁的同時又互相取得新的平衡。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理事長李大中表示,拜登政府對美中關係從競爭、合作、對抗的三分法,演變成競爭與合作並存的二分法,更加強調風險控管,成為美中的罕見共識,台灣應該密切觀察後續發展。
李大中說:台灣要做的還是審時度世,就是審慎的評估避免誤判,也避免一些過度的宣傳。因為我覺得過度宣傳有一些風險,就是可能會迷惑決策者自己,也可能對民意造成安全上的幻覺,所以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要謀求構思兩岸的和平穩定。因為美國對台灣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在台灣應該是主流共識,差異的就是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和他的重視程度。
對於未來兩岸關係的走向,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認為,蔡英文任期內,大陸對台政策將會調整方向。

趙春山說:從現在到2024年這段期間,他對台灣就是「以武制獨」,你只要是台獨絕對會動手,毫無疑問。最重要是下面四個字:「以和促統」。我可以跟各位講,明年20大以後中共會進行很重要的戰略轉移,從過去一直強調的反獨慢慢往促統的方向走。台獨其實是個假議題,跟維持現狀比起來台灣的民意不支持台獨。
趙春山表示,台灣一直逃避統一議題,在北京政策轉變後,美國對統一也閃躲不了。他指,美國到目前唯止對台獨表達不支持,但從來沒有對統一表態過。美國鼓勵兩岸談判,但如果兩岸談統一的時候美國是否鼓勵,甚至北京對統一採取武統,都是未來美國要面對。
趙春山認為,未來兩岸議題的關注焦點,將從台獨轉向統一。
記者:鍾廣政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