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港人將在本周六及周日(2月5、6日),在台中舉辦嘉年華,與台灣人共渡新年。今次活動更有台灣原住民一同參與,包括台灣賽德克族售自製手工藝,為學童籌款。嘉年華主辦方希望透過活動達致不同族群彼此交流共融,破除港人「小圈子」的誤解。
在台港人將於農曆年初五及初六,在台中秋紅谷景觀生態公園舉辦「台灣大笪地—新春國際嘉年華」。現場除了有約70個市集攤檔外,還會有線上直播。適逢新春,香港、台灣、原住民代表會用當地方言與大家拜年。
活動冀讓台灣原住民及新住民 交流彼此文化
主辦方之一、九月茶餐廳負責人Andy對本台指,今次籌辦活動目的,除了想增添新年氣氛, 還希望大家了解更多不同原住民族的文化特色。並希望藉今次活動,讓台灣民眾及政府知道,其實香港人也有貢獻,也會親自撥出資源籌辦活動,讓台灣不同族群的人多交流。
Andy 說:我們有一半攤位是不收費,讓他們來擺檔,有約6檔是台灣原住民。其實舉辦這次活動,我們是打算用香港人的資源,來到台灣讓台灣民眾知道,我們不單止會幫香港的年輕人,我們也會幫台灣的年青人及原住民,台灣的事情我們也會幫忙,不是「小圈子」,我們來到不是只顧自己。因為有很多台灣客反映,不要只是舉辦香港人活動,就像新移民如果在香港只是舉辦他們自己的活動,我們香港人也不喜歡。
台灣賽德克族 售自製手工藝為學童籌款
台灣賽德克族原住民就讀的都達國小附設幼稚園,其園主任沛琪接受本台訪問,說希望在今次嘉年華令不同族群的人認識彼此的文化。

沛琪說:平常在山上,我們那邊大部分都是同一個族群,然後出來的話可以看到各個不同的文化,然後因為每個人販賣的東西都不一樣,也可看看他們的文化。如果有像這種的活動,也可以讓我們多認識香港的文化或飲食,因為台灣人很喜歡吃不同的美食。
她指出,今次會在嘉年華擺賣由一班教師及家長製作的織布鑰匙圈、串珠耳環及串珠鑰匙圈等,希望為幼稚園學童籌集畢業旅行補助資金。
沛琪續介紹,織布工藝是賽德克族傳統婦女的專利。以前若女生不會織布就不能紋面,也不能出嫁。從基礎到複雜的圖紋,才能提高自己的身價。
港台蘿蔔榚口味不同 港人盼讓台灣人了解香港口味
有份擺設攤位的在台港人、「煲底」負責人Cat對本台指,今次會在攤位擺賣自家製珍珠雞及蘿蔔榚。她特別提到,因為台式與港式蘿蔔榚均有不同,例如台灣人普遍不喜歡吃蝦米,所以現在會推出兩款口味,讓客人選擇。另外她亦會義賣賀年食品笑口棗,增添新年氣氛。

Cat 說:想告訴別人,香港人會吃這些過節。雖然大家也是中國文化,但都有些不同。現在愈來愈多香港人去台灣,我們一定要融入台灣,但我們永遠也不會是一個真正的台灣人,我們的出生地始終是香港,這是改變不了。而且我們的口味和台灣人有些不同,在融入這個地方的同時,我也想讓台灣人知道我們是怎樣的,而且我們也很努力和你們相處及交流。
她續指,台灣不少人會在春節回鄉探親,相對於香港有花市及較多大型商場,節日氣氛不如香港濃厚。因此Cat希望藉今次嘉年華,與台灣人一起過節。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