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以各種「惠台政策」吸引台灣人才,但在當地複雜政治和治安環境下,台灣人遭霸凌、拘禁、「被消失 」層出不窮。在台灣,經濟民主連合和立委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應積極建立台灣人赴中的人身安全保障聯繫機制,如果前往中國的台灣人在約定時間沒有聯繫,政府可透過相關機制要求中方協助尋找。
經濟民主連合邀請曾在中國任教三年、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所的張博士現身說法,他表示,當初抱持著到偏鄉服務的心態前往中國任教,在課程安排、學術發表方面,都依照校方要求積極進取,工作時數約每天十二小時,卻仍受到上司的言語羞辱、職場霸凌、貼上辱華標籤,薪水更藉故被扣約五十萬元新台幣。
張博士說:我親身的經驗來講,中國沒有人權教育,教師的教學專業自主權也受到侵害,而我當時擔心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而不敢張揚,但是在飽受精神虐待下忍耐至合約期滿方返台。回台經心理衡鑑報告檢視,出現焦慮、注意力無法集中,對我的職業、社會功能、自我功能、工作能力有所負向影響,身心受損出現重度憂鬱症、重度焦慮症和顯著自殺傾向。
張博士指出,國台辦自豪稱目前有2000多名台灣青年學者,在中國各地高校任教,卻未揭露職場霸凌、人身攻擊的不公平狀況 。
張博士說:惠台政策的本質是政治性圈套,中共想藉此統戰與洗腦台灣青年師生,而且一定要注意中共「黨管一切」的教育文化,讓我們在台灣民主自由環境成長的人很難接受和適應。我站出來是不要有下一個受害人,特別是學弟妹們,你們前往中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許冠澤表示,張博士的例子不會只是個案,還有很多台灣人在中國工作、就學等,他們可能正遭受不平等待遇,甚至近年來很多人直接「被消失」,等到被判決家屬才知道消息。
許冠澤說:我們希望政府可以建立一個聯繫機制,政府第一時間可以知道訊息,至少初步在自願的基礎上,依據風險的高低,由赴中國之國人與政府機關,或者是受託的機構約定人身安全定期聯絡之方式與頻率,例如:每季、每月、每周或每日的方式,之前約定好用明語或暗語的方式聯絡。一旦聯絡中斷,政府即根據與當事人之事先約定透過海基會啟動安全協尋機制,跟對岸權責機關聯繫。
立法委員邱顯智指出,台灣的外交部2002年開始,設立台灣人出國登錄網頁,讓民眾能在出國前自願登錄,留下個人緊急聯絡資訊。發生天災、動亂、急難事件或有協尋請求時,駐外單位能立即聯繫已登錄民眾提供協助。他指,陸委會在2019年也因年也因香港「反送中」運動,推出台灣人赴港澳登錄系統。

邱顯智說:有赴港澳的、有出國的,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成立國人赴陸、赴中國動態登錄的相關機制。我們希望陸委會可以拓展既有的赴港澳動態登錄系統,讓前往中國大陸的我國人民也能夠自願登錄,以掌握國人在中國的狀態。尤其是赴中國的危險,恐怕不亞於去港澳或者其他有治安不佳的地區。
邱顯智呼籲相關單位,積極以平等互惠的方式,與中國政府或各級機關學校洽談人身安全的即時通報機制,以便即時掌握狀況。
記者:鍾廣政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