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美機構易名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 台指象徵關係更緊密

台灣的外交部周六(25日)宣布,與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AIT)的對口機構、設於美國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CCNAA),正式易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aiwan Council for US Affairs,TCUSA),明確反映台灣處理對美國事務代表機構的工作內涵。

台灣媒體報道,這是第一次將「台灣」和「美國」對等放入事務機構的名稱,而改名仍須經過行政程序。

報道指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於1979年成立美國在台協會,作為處理及執行美台事務的機構,台灣同年亦設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作為與美國在台協會的對等機構。

台灣的蔡英文總統周六接見世衛行動團時表示,易名不僅見證台美關係的穩固,亦代表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會愈來愈多。

台灣的外交部指改名的決定,是經與美方多番協調後取得共識,今年是美國《台灣關係法》生效40周年,易名象徵台美關係更緊密、互信良好,雙方持續就區域和平及印太安全等議題,作出更密切的合作。

美國國務院表示,新名稱更能反映協調美國在相關事務的角色,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未改變。

另外,外交部透露,台灣的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李大維上周到訪美國,期間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會面,外交人士指這是台美斷交後,雙方國防安全官員首次會面,李大維亦與美國官員共同會晤台灣邦交國的政府官員。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加德納(Cory Gardner)等四位議員,提出「2019年台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阻止中國搶奪台灣的邦交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