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香港人权艺术展」 在囚者手绘作品表达渴望自由
12月10日是国际人权日,全球多地港人离散团体,均举行不同形式活动。一班在台港人周六(9日)起于台北举办「香港人权作品展」,除了有在囚人士的画作,也有全球征集的20多件作品。有参展人想趁回港前,在台把握表达的自由。
周五(8日)早上,赴汤与数位港人及台湾人,到台北一间咖啡店,密密为「香港人权作品展」做最后打点。赴汤说:「我想透过这个活动,告诉别人,现在香港所谓自由的状况根本是假的。」
他觉得香港曾是自由之地,现在却出现这些诉说香港失去人权的作品,是一种讽刺。当香港文化博物馆都要「杀馆」,赴汤觉得海外港人更需要做两件事。赴汤说:「第一是保护我们的真实历史,第二是保护我们的文化。如果这两样东西也失去,我们就真的会成为最后一代香港人。」
在囚者作画 表达对自由与人权的渴望
今次展览分为「墙内之艺」、「行动者的回忆」及「公开征集作品」三部份,其中「墙内之艺」展出4位香港在囚人士的画作,例如其中一位的画作是想送给家人,以弥补自己缺席多个家庭节日聚会,表达对自由与人权的渴望。但为免被秋后算帐,这些作品只能在现场观看。
至于「行动者的回忆」则是由一班抗争者在工作坊上画的47张画作,将抗争情景与感受记录下来。例如这幅「香港人加油」,最终只见到示威者举著没有标语的横额游行。
赴汤说:「你在画册会看到起初的影像是有写『香港人加油』,经过不同问题,慢慢修改,经过几个步骤,一段时间,最后就变成一幅这样的画像。」
参展人把握海外表达自由
有份参展、化名G的作品是一个名为「打边炉」的声音装置艺术,乍看是一个红色煮食锅,但细听之下,锅内却传来2019社运的叫喊声、美源发彩广告声等。
G解释:「其实广告和社运都是我们日常的一部分,例如我们看电视、看新闻,但之后就转成广告。当一个声音在锅里,会显得很压缩。音乐在压缩的空间里,就像香港的缩影。」
再打开锅盖,可见贴上毛泽东头像的「肉」。至于为甚么是毛泽东,G则想交由观众自我诠释。她续指,极权政府对抗争者所带来的压抑是长期性,藉今次人权展,她想在台把握表达的自由。
另一参展人、化名L展出的装置艺术叫「社会无信任体系2」,他留意到2019社运后不论社会或校内也多了闭路电视,因此自己也弄了40多个假的闭路电视,放在不同地方,例如龙和道、金钟这些曾经发生过示威冲突的地方;甚至洗手间也有。L说:「如果这种监控趋势风气继续发展下去,难保一些我们所认为没有监控的地方,可能未来都有监控。其实我们一举一动都会被监视,我觉得这对私隐的入侵不会是我们想面临的事情。」
除了展览,人权日当天(10日)策展人还邀请了4位流亡港人对谈,分享自身经历,并探讨香港由一个「难民收容城市」,到成为一个「难民输出城市」,对民主国家台湾有何启示。
记者:淳音 编辑: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