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就職演詞未提對華政策 台學者指從內閣「五虎將」對華態度可窺全豹

0:00 / 0:00

在台灣,國策研究基金會等多個研究單位合辦座談會,探討拜登出任美國總統後美中台三邊關係的變化。學者認為美中關係不會再走回頭路,加上拜登主要幕僚對中國態度強硬,相信美中關係不會有大幅度轉變。而由於美國表達台海政策的強硬態度,相信未來解放軍軍機越過海峽中線的情況會減少。(鍾廣政 台北報道)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周四(21日)在「拜登就職後美中台關係與印太安全局勢」的座談會表示,雖然拜登就職演說的內容很平淡,以內政問題為主軸,國際事務則涉及氣候、疫情等非傳統安全問題,而未來對中政策,其實可以從他的管治班子看出方向。

tw-seminar2.jpg
2021年1月21日,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拜登手下「五虎將」秀出對北京強硬態度。(鍾廣政 攝) (Raymond Cheng)

蘇紫雲說:他的內閣閣員,就是:國防、外交、情報、國土安全跟財政,這五位內閣的準閣員對中的態度是相對強硬的。所以可以這樣講,拜登總統他的談話是保持一個高度跟彈性,可是他的內閣成員就是國會聽證會的時候,秀出對北京的強硬姿態,也許這可以稱為「五虎將」。在他的軍師,也就是國安顧文蘇利文以及印太協調官坎貝爾,都是對北京採取圍堵的姿態。

對於北京武力犯台,蘇紫雲表示,候任國務卿布林肯已指出,北京若對台動武將是嚴重錯誤,已明確表達拜登政府的態度。

蘇紫雲說:所以這些該是一個很清楚的訊號,加上美國前國安顧問布萊恩卸任前,把印太戰略的文件提早三十年公開,裡面有直接提到「防衛台灣」,這是第一島鏈包括台灣的部份,所以美國所謂的戰略清晰又戰略模糊,我想以後是一個有限的戰略清晰。也就是在硬實力,就是軍事問題的部份,傳統安全美國會很強硬的應對中國的崛起。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認為,拜登政府對中政策不會有180度的擺盪,不會全部放棄特朗普四年對中政策,包括戰略競爭者的立場。例如,國務卿布林肯在參議院聽證會書面資料提到,美國一定會勝過中國;他要提醒世界各個政府,一個民有、民治的政府才能真正兌現民享的理念。

tw-seminar3.jpg
2021年1月21日,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未來解放軍機跨越海峽中線次數會減少。(鍾廣政 攝) (Raymond Cheng)

林正義說:2001年拜登來台灣,那個時候外交部長、陳院長、總統(陳水扁)。他在台灣講的話來看,其實拜登真正對台灣的瞭解還比特朗普要更深入,他是非常少數在台灣關係法,他有投票的。所以對台灣來講,只要我們站穩腳步,不管是在國防、經貿、科技,即使兩岸關係有些緊張,不過我的預測,兩岸關係尤其是海峽中線的跨越,北京會更緊慎,次數會減少,這會有一定的調整。

師範大學政治系教授范世認為,中國原先期待拜登上台後,中美關係能回到過去和樂融融的狀態,不過現在看起來,未來的中美關係恐怕是回不去。

范世平說:自從布林肯昨天在國會的聽證會,或者我們看到財政部長葉倫的講話,中美的對抗情勢是不會改變的。第二個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拜登當選以來到目前為止,還沒跟習近平通上電話,我想這是一個很關鍵的(訊號)。

台灣智庫咨詢委員張國城表示,中國未來可能不斷用軍機繞台等和平邊緣的灰色策略,讓台美感受兩岸關係有不和平的一面,製造危機意識,最終目的是觸動兩岸和平協議的誕生,而美國政府後續,對兩岸進行和平對話甚至走向和平協議態度如何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