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互動】「國殤之柱」台灣眾籌重建 團體擬邀高志活六四親臨展出儀式

0:00 / 0:00

豎立於香港大學近四分一世紀的「國殤之柱」2021年底遭校方拆毀。在台灣,華人民主書院協會理事長曾建元周一(21日)宣布,與創作者高志活聯繫獲得授權,將展開眾籌在台灣重建「國殤之柱」,並計劃在今年六四活動時邀請高志活來台主持展出儀式。

華人民主書院周一與跨黨派立委和學者舉行記者會,理事長曾建元宣布發起眾籌,重建被港大校方拆毀的「國殤之柱」(台灣稱:恥辱柱),除了提醒世人勿忘1989年的六四屠殺外,同時以藝術聲援香港以及支持世界各地民眾對民主的追求。

在台灣重建的「國殤之柱」將漆上橙色。(鍾廣政 攝)
在台灣重建的「國殤之柱」將漆上橙色。(鍾廣政 攝)

曾建元說:這個恥辱柱從現在開始眾籌,我們希望在六月四號當天落成以後,能夠在我們例行的每年都在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所舉行的六四紀念活動當中,能夠讓恥辱柱當天能夠陳列在世人面前,這是我們近期的目標。在六四的展示之後,我們也會將恥辱柱及相關的主題展覽,會在全國各地進行巡迴的展覽活動。

曾建元表示,「國殤之柱」將以3D列印技術重建,眾籌目標第一階段定為64萬新台幣(約2萬2千500美元),可打造3公尺的「國殤之柱」,如果兩個月內募資到150萬新台幣(約5萬2千700美元),將打造原比例的7.5公尺「國殤之柱」。

曾建元說:我們在這次重建的工作工程當中,會使用3D的列印技術,用這種方式把恥辱柱重建起來。造價雖然用3D是比較便宜,但事實上原來的恥辱柱有7公尺高,所以要原形原貌在台灣重建其實造價不斐,要好幾百萬。所以我們希望通過眾籌的活動,來號召台灣的人民大家共同來支持。

華人民主書院理事長曾建元:重建的「國殤之柱」計劃今年在台北舉行的六四紀念活動展出。(鍾廣政 攝)
華人民主書院理事長曾建元:重建的「國殤之柱」計劃今年在台北舉行的六四紀念活動展出。(鍾廣政 攝) (Raymond Cheng)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表示,「國殤之柱」是一系列作品,是為了要提醒世人,讓人類感到羞愧的事件,不應該再次發生。

吳叡人說:今天我們在台灣要眾籌建立恥辱之柱,當然是基於一種普世人權價值,跟抵抗強權壓迫的精神的一種作為。我們今天想把恥辱之柱帶來台灣,我們想帶來的、想紀念的不只是六四當中犧牲的勇敢中國學生,也有「反送中」受難的香港青年,還有被屠殺的猶太人、墨西哥原住民、巴西農民工、西藏人、維吾爾人,以及此刻正在被普京屠殺的烏克蘭人。不只如此,這個雕塑來到台灣,也必然會和台灣的歷史和土地結合。台灣歷史上發生的悲劇,那些受難者的英靈也會進入這個雕塑之中。

六四親歷者吳仁華表示,香港本來是世界各地紀念六四活動,規模最大、最吸引人的地方,但是現在香港不能再紀念,台灣成了唯一可以紀念六四的華人國度。

吳仁華說:因為人權是沒有國界的,像六四屠殺的話,跟台灣當年的二二八事件,包括跟韓國的光州事件,同樣都是反人類的重大的人權災難事件。人權沒有國界的話,我們所有的人,像我這樣子背景但是出生在中國大陸的話,當然我們也會去紀念光州事件,也會去關注跟紀念二二八事件的死難者。同樣的,台灣的民眾跟團體應該也要去關心,在中國北京所發生的六四大屠殺事件。特別是今天台灣成了唯一一個可以公開紀念六四屠殺事件的華人國度。

對話中國創辦人王丹以視像方式參加記者會。他表示,「國殤之柱」能夠在台灣建立起來是有其重大意義,「國殤之柱」象徵著中共對人權的迫害以及中共這種極權統治的殘暴,它也更象徵並承載著中共過去人權迫害歷史的一種記憶。

對話中國創辦人王丹:「國殤之柱」象徵中共對人權的迫害和這種極權統治的殘暴。(鍾廣政 攝)
對話中國創辦人王丹:「國殤之柱」象徵中共對人權的迫害和這種極權統治的殘暴。(鍾廣政 攝)

記者:鍾廣政 責編:方德豪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