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台港人】前港台班底聯台灣團隊開Show 港人角度感受台灣
移居台灣的香港電台前主持曾志豪,最近獲邀主持台灣央廣新節目《歹勢 打攪晒》。因受政治打壓難以再於香港做媒體工作的曾志豪認為,就像上天為他開了另一扇窗,「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曾志豪指,節目由前香港電台製作班底與台灣拍攝隊伍合作而成,他希望能讓台灣知道,香港傳媒人很有熱誠在台灣貢獻,港人也努力想在台灣生活。
香港電台前主持曾志豪2021年6月以專才方式移居台灣,在台創立並主持多個網上直播節目。近期台灣中央廣播電台邀請他連同前香港電台製作班底,與台灣拍攝隊伍合作製作影視廣播節目《歹勢 打攪晒》。節目名稱結合台語和粵語,意指「不好意思,打擾了」。由曾志豪以港人「新移民」的角度,「用好奇的眼睛,看台灣如常的生活」。
曾志豪:香港傳媒人還是很有熱誠想在台灣貢獻
曾志豪周五(17日)在節目放映會暨記者會受訪時表示,這個節目除了想連結台、港,同時更想讓人知道,很多香港傳媒人還是很有熱誠想在台灣貢獻,只是差一個機會。他慶幸今次央廣給出這個機會,希望將來有更大的空間。
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香港新聞自由受嚴重衝擊,不少傳媒人也選擇移民,離開香港,但要在海外重操舊業實屬不易。節目製作的背後,有香港傳媒人是無償幫忙,除了把握在台重操舊業的機會,更是想出一分力。同時多了台灣同事的加入,因他們較了解當地文化而令拍攝變得更立體,補充了對台灣的風土人情。曾志豪分享,製作過程中出現不少文化上的差異而產生的火花,例如台、港傳媒術語不同,對拍攝速度也有不同。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上天為曾志豪開了另一扇窗
受政治打壓,曾志豪雖然難以再於香港做傳媒工作,早前甚至連報章專欄也在港府兩度批評後被暫停,不過來台後能再做主持人,走在鏡頭前,曾志豪認為就像上天為他開了另一扇窗。
曾志豪說: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也是有想證明的願望,除了想證明自己,也是想幫其他香港人證明,我們是有貢獻,很多事可以做到。而且因為香港政府經常斷定移民的人(生活不好),所以某程度我覺得,雖然(港府)也不會理會,但這個節目也想讓(港府)知道,不是的,其實你當我們是草,但至少其他地方是把我們當作正常人看待。
港人移台難 望透過節目表達港人也努力想在台灣生活
近期港人移台困難重重,曾志豪指出,今次節目不是直接探討港人移民問題,但當中也觸及移民元素,他希望節目能令留在台灣的人,不論多艱苦也能找到鼓勵。同時也讓台灣知道,香港人好努力想在台灣生活,希望移民政策得以改善。
曾志豪說:其實台灣應該適合所有想尋找自由地方的人,其實我覺得本來不會分甚麼行業,而我好希望(台灣政府)最後做到這件事。因為不止文化傳媒人,各行各業其實好多人也是為了追求自由來台,所以我好希望不止是某些人能留下來,而是大家也能在這裡好好生活。
央廣:節目只是台、港溝通的開始
中央廣播電台董事長賴秀如曾在香港《明報》工作,她形容今次能夠策劃港台合製的節目,對她來說是報恩,因為「香港以前不管是新聞自由、國際連結都遠超過台灣,給了台灣很多經驗」。會後她接受訪問時,說從歷史來看,台灣發生過「二二八事件」,都是不同文化造成衝突。雖然台灣已經民主化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但還是有很多溝通不良而造成彼此抱怨。她希望這個節目就像是第一道門,讓台灣人跟香港人增進認識,之後希望能把節目更為推廣到社區、學校。
賴秀如說:有些(台灣)人會擔心香港人是否會搶走我的工作?有些香港人會覺得說我在台灣為甚麼一直都還沒有辦法把心定下來?我到底能不能長期居住在這裡,應該第二次移民嗎?那我覺得這些溝通很多時候是,只要把小小的誤會說清楚,或者是把一些政策講得更明白,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但是我們過去缺乏這樣的一個溝通平台,所以我才講說這個節目只是一個開始。

「有我們血汗澆灌的地方,就叫做家鄉」
節目受訪者也有出席是次記者會,包括喫茶之音老闆枝枝、小島慢遊Let It Slow老闆藍珮琪、茶檔餐車老闆Thomas & Emily、台灣單車教練Nelson等。其中穀東俱樂部創辦人賴青松認為,來台灣的香港人是真心喜歡台灣,移民是人生中巨大的決策。如果能夠到農村體驗,相信更能與土地接壤血脈。台灣農村也已經人去樓空,他覺得在台灣農田留下來的人,跟香港移民的人,選擇非常相似,他感慨地說「有我們血汗澆灌的地方,就叫做家鄉」。

《歹勢 打攪晒》籌備近一年,一連5集,將於3月3日起,在中央廣播電台播出。5集節目的主題分別是台灣垃圾車文化、宜蘭深溝村不一樣的農村生態、盛行的咖啡廳現象、台灣獨有的夜市與市集,以及自行車融入生活的文化,曾志豪均親身體驗箇中的工作和生活,透過深入對話,帶出台港文化的異同,希望藉此促進香港和台灣人的交流和了解。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