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大落幕 為台發聲邦交國只12個 10年來最少 盡見世態炎涼

0:00 / 0:00

第73屆聯合國大會總辯論落幕,會上為台灣發聲的邦交國只有12個,是近10年來最少。台灣的外交部表示尊重友邦。有政治學者認為,中國近年持續打壓台灣的外交及政治空間,令台灣的邦交國備受壓力。(劉少風 報道)

第73屆聯合國大會總辯論周二(2日)落幕,共有12個邦交國為台灣發聲,包括巴拉圭、斯威士蘭、吉里巴斯、圖瓦盧、伯利茲等,數目是2008年以來最少。

台灣目前有17個邦交國,其中5國未在今屆大會演說上提及台灣,分別是危地馬拉、洪都拉斯、海地、尼加拉瓜及梵蒂岡。除了一向不會提及台灣的梵蒂岡之外,海地連續4年為台灣發聲後,今年突然未提及台灣;尼加拉瓜過去兩年都在演說中支持台灣,但外交部長蒙卡達今年的通篇演說都未提台灣。

隨着台灣的邦交國減少,綜觀近10年的聯合國大會總辯論,發言挺台的國家愈來愈少,從2010、11年的18國,2012年的17國,2013年至2015年的16國;減至2017年的15國、2016年的13國,到今年僅剩12國。

台灣近年在外交上屢受挫折,多少個邦交國在聯合國大會總辯論上發言,成為台灣的觀察指標之一。

台灣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曾建元周二接受本台訪問,他認為外界不需要太著重邦交國在大會挺台的數目,亦無須視此為台灣外交關係的重要指標,因為邦交國本身面臨不同的壓力,需要其他國家的協助,難免要注意在國際場合上的言行,表示諒解他們的處境。

曾建元說:我是覺得不用太把這個國家在大會上的發言,當成一個用來檢驗台灣跟她們(邦交國)雙邊關係的(指標),就是不用把它當成一個絕對的指標,因為這些國家本身也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國際的協助,當然她們本身也面臨很多的外交上的壓力,難免在為了換取中國對她們的一些優惠的措施,但這個東西我們(台灣)能夠理解。

曾建元表示,中國近年對台灣的打壓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外交方面。

曾建元說:中共這幾年就很明顯,特別是在最近這兩年,在外交上封鎖民進黨的政府,通過各種方式,不惜舉國之力,來對別的國家進行收買,然後兩岸的外交當中,台灣也不像過去。

清華大學政治系前講師吳強認為,中國一直對台灣採取兩種政策,一方面是懷柔政策,例如以惠台31條爭取民心,另一方面對台灣的總統蔡英文政權採取強硬的態度,大力壓縮台灣的外交空間,他相信中國會持續壓迫台灣。

吳強說:外交空間的壓縮方面,其實表現得尤其明顯,無論是在日內瓦還是在紐約,都是採取一個進攻態勢的行動,來努力的壓縮台灣的聲音、壓縮台灣的存在感,我相信這種趨勢在未來仍然會繼續加強,直到徹底的消音,或者直到中國大陸採取某一種、可觀的、重大的行動。

台灣的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周二表示,今年共有12個邦交國高層在總辯論表達對台灣的支持,邦交國除了表達支持台灣參與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立場外,並籲請聯合國解決台灣2300萬人民被排除在聯合國體系外的嚴重問題,感謝友邦及各界的堅定支持。

對於邦交國危地馬拉未為台灣發言,也是第3年未發言支持,李憲章表示,尊重友邦以自己認為最適合的方式替台灣發聲,危國之前有內戰問題,因此在聯合國比較注重自己國家利益;強調台灣與危地馬拉邦交穩定,他又指海地今年未在總辯論執言,但在今年世界衛生大會有替台灣發言。

今屆聯合國大會總辯論上周二(9月25日)展開,聯大會議期間,台灣邦交國除在總辯論發言時挺台,也會以聯名或個別方式致函聯合國秘書長,表達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體系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