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禁片】《少年》於華府上映 身在香港演員卻無法看自己演出

0:00 / 0:00
【香港禁片】《少年》於華府上映 香港電影《少年》周二(21日)於美國首都華盛頓上映,觀眾表示,這部講述「反送中運動」時自殺潮及搜救隊的電影,令人感覺相當沉重,同時勉勵港人毋忘抗爭意志。

香港電影《少年》周二(21日)於美國首都華盛頓上映,觀眾表示,這部講述「反送中運動」時自殺潮及搜救隊的電影,令人感覺相當沉重,同時勉勵港人毋忘抗爭意志。《少年》在香港遭禁,有仍然身在香港的導演及演員表示,無法觀看演出,反映香港盡失言論自由。

繼紀錄片《時代革命》之後,又一套香港禁片《少年》在美國各地舉行巡迴公映,時間為6月至8月,周二,《少年》來到公映第二站首都華盛頓的「Miracle Theatre」。

主辦公映的港人組織「We The Hongkongers」總監許穎婷及「Hong Kong Liberation Coalition」創辦人、流亡美國的香港前立法會議員梁頌恆,在電影播放前,帶領觀眾先為「反送中運動」中的犧牲者默哀一分鐘。梁頌恆在開場致辭中表示,希望透過放映會,在美國宣揚及鞏固香港人的文化價值及身份認同。

電影播放前,觀眾先為「反送中運動」期間的犧牲者默哀一分鐘。(胡凱文 攝)
電影播放前,觀眾先為「反送中運動」期間的犧牲者默哀一分鐘。(胡凱文 攝)

周二晚的放映會約有40人出席,除了華府港人之外,入場的還包括台灣人及本地的美國人。多位在華府致力遊說工作的香港民主人士,例如周永康及張崑陽等都有現身,其中「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董事會主席周永康看完電影後,向本台表示觀影過程感到非常壓抑,又說這部建基於真人真事的電影故事讓人很感觸。

周永康說:如果你是經歷過2019年運動的香港人,或者非常關心香港運動的朋友,他都會知道那個畫面背後,其實是充滿著很多犧牲了或者付出了的手足,或者在香港參與過抗爭運動的朋友,而那份沉重在電影的過程中,我覺得會讓觀眾像我一樣,好像透不過氣來,非常窒息的過程。

周永康亦對電影最後一幕的口號「縱使徒勞無功,絕不無疾而終」印象深刻。他說,「反送中運動」過了三年,雖然香港還未成功爭取到民主自由,但大家仍毋忘初心,這句話就像反映了這份意志,這齣電影鼓勵每一個人:如果願意站出來,最終定會取得勝利。

周永康(左)看完之後表示很感觸,希望大家毋忘抗爭意志。(胡凱文 攝)
周永康(左)看完之後表示很感觸,希望大家毋忘抗爭意志。(胡凱文 攝)

放映會最後有一個預錄的答問環節,其間,有仍身在香港的演員坦言,自己都沒有看過《少年》,無法看到自己的演出。對於該片在香港遭封殺,有份主辦公映會的許穎婷指,該片導演任俠曾經說過,「這套戲能夠在哪裡上映,那裡就有自由」,現時情況反映香港盡失言論自由。

許穎婷說:我們希望遍地開花,不單止在美國華府,在美國其他城市都有,因為我們希望這個故事不單止是香港人自己知道,同時我們希望國際社會、外國人都可以了解到2019年這個過程,他不單止是一個社會運動那麼簡單,他當中也有很多人的情緒,有很多生死攸關的時候,有手足之情在內,這些東西不單單在普通的新聞報章、時間線、或者紀錄片能夠表達到出來,正正就有這個劇情片,我們能夠從中看到當時2019年香港年輕抗爭者面對的一些衝擊。雖然很感慨香港沒辦法看,但是我相信正如任俠所說,我們要繼續將這個電影流傳開去。

華府公映會後,該片還會在包括紐約、三藩市、芝加哥等地公映。

《少年》是一套劇情片,描述港府在「反送中運動」時漠視民意,並武力鎮壓示威者,導致不少年輕人以自殺來明志。當時香港社會出現了一些素未謀面的「手足」組成搜救小隊,但隊員在搜索及抗爭之間亦出現很多掙扎及情緒。

記者:胡凱文 責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