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智庫最新發布的「中國影響力」報告顯示,德國成中國滲透最嚴重的歐洲國家,而台灣在媒體、社會領域遭中共入侵居全球首位。分析認為,中共在海外進行全方位滲透,而民主國家為防過度干預公民自由,在應對中國滲透時陷入兩難。但有評論指出,中國滲透已引起警惕,對華政策轉向勢不可擋。
關注網絡安全的非牟利組織「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周四(8日)發表「 2022年度中國影響力指數(China Index 2022)」報告,通過數據分析中國在82個國家產生的影響力,涵蓋領域包括:學術界、內政、經濟、外交政策、執法、媒體、軍事、社會和技術等。
結果反映,東亞和東南亞受中國影響最為嚴重,中亞緊隨其後。巴基斯坦、柬埔寨和新加坡在報告中名列三甲,被評為受到中國影響最嚴重的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在報告中排第11位,而如果單純看中國對台灣的媒體和社會領域的影響,則其「受害程度」排名第一。

德國的台灣裔時評人成世光認為,由於台灣的存在時刻提醒著倚靠暴力奪權的中共,其統治地位不具合法性,因此中共一直下大功夫滲透台灣。
成世光說:中共在所有的滲透裡面,它是對台灣最下功夫的,而且已經下了超過70年了。因為中華民國的存在、台灣政府的存在,一直在點明中共政權的不合法性,所以它一定在這裡面下很大的功夫,它下海量的功夫,只讓台灣被中國影響才排第11名,也可見它的失敗。
另外,報告中德國受中國影響的程度位列第19位,英國則排第27位,為受中國影響首兩名的歐洲國家,甚至拋離區內在經濟上一直依賴中國的捷克和希臘。對此,成世光向本台表示,德國學界、政界被中國滲透嚴重。

成世光說:一點都不詫異!甚至我覺得德國的排名還低了。在歐洲,中共對德國這樣的國家是下最大功夫的,特別是學界和政界上面。它們對德國政界發送大筆的利益、大筆的動員;中國對德國學術界的滲透是很大,因為可以從德國偷盜很多東西。德國必須改善自己的結構來防止中共的滲透。
「台灣民主實驗室」於2019年發起「世界中的中國」(China In The World, CITW)計劃,邀請全球範圍內的中國問題專家和各領域相關人士,評估中國在各國的影響力並發布「中國影響力指數」(China Index)。報告在每個研究領域包含11個調研和評估指標,這些指標由全球100多位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組成的「中國指數委員會」設計。

《新聞周刊》記者(Newsweek)狄雨霏(Didi Kristen Tatlow)為報告專家之一,她表示,德國是歐盟的中心。她曾問過一位退休的外交官「中國到底想從德國得到甚麼」?這位外交官給出的答案是:「中國希望德國把歐洲交給中國」。
她認為,中共對利用現任和前任政界人物在德國為華為遊說,以及德國前副議長弗里德里希(Hans-Peter Friedrich)在任上建立親北京的「中國橋」等機構,在在反映德國精英被中共俘虜。
狄雨霏表示,因為歷史原因,德國聯邦情報局(BND)和「德國憲法保衛局」(BfV)在追查政治類案件的權力受到一定限制,以防過度干預或損害公民利益;但是當面對比如中國、俄羅斯或其他獨裁國家,民主國家在應對中國滲透的執法問題上陷入困境。
不過,德國的中歐問題專家史明對本台說,德國近年的對華政策已發生轉向,特別是經濟上減低對中國的依賴,因此他本人對未來還是感到樂觀。
史明說:我想中國現在是強弩之末,德國經濟界表面上叫得比較響,但是在實際上,它在底下做著好多準備,準備撤出中國,這個趨勢是不會改變的。
今年的「中國影響力指數」顯示,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的影響力在技術、外交政策和國內政治領域最為突出,而在軍事和社會領域最弱。「台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沈伯洋表示,中國利用海外華人為槓桿,滲透媒體或投資媒體公司;也會利用中國留學生在學界奪取發言權。
記者:吳亦桐/程文 責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