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兩年大力打擊教育培訓行業,加上經濟不景導致家庭支出緊縮,以及外國人紛紛離開,對於在當地經營的外資國際學校也造成大打擊。《路透社》報道,中國境內有幾十間國際學校與私立學校,近期關閉或合併,還有來自英國的國際學校要求出售。
《路透社》周三(8日)引述兩名知情人士 報道,英國名校德威國際學校(Dulwich College International, DCI)正在洽談出售該校以中國為主的亞洲業務。
英國德威國際學校目前在中國有9間分校,包括以中國學生為主的雙語學校,這些學校已經營了18年,現在因官方監管政策的收緊受到重創,正在就出售該校的亞洲業務(主要是在中國創辦的學校)進行談判。該校在新加坡、南韓也都有分校。
英國德威母公司「行動教育」(Education in Motion,EiM)向《路透社》表示,針對可能出售亞洲業務的作業,正在「引入新的策略金融夥伴」。
報道指,在新冠疫情前,中國的民營教育機構曾經如雨後春筍出現,好多外國雙語教育機構提供仿效歐美中小學的課程,令不少家長趨之若鶩。
不過,北京當局為降低小朋友升學壓力和減少家庭負擔,於2021年實施新法。在2021年7月,北京當局祭出監管「重拳」,要求所有提供補習培訓、課外輔導的機構登記為非營利組織、禁止營利,以降低中小學生負擔與家長經濟壓力,令原本高達5700億美元的中國民營教育產業遭受重創。
設於北京、研究中國教育產業的市場情報顧問公司問創教育(Venture Education)董事總經理費雪(Julian Fisher)指出,3年的疫情和經濟成長減緩,造成情況惡化。他說:「悲觀者認為中國的教育市場必將衰落。」
中國收購基金恆松資本(Everpine Capital)總監Jimmy Chin表示,許多公司都正考慮出售在中國經營的雙語和國際學校,「現在的中國應該是賣家比買家多」。
北京上月宣布將於2024年1月起實施《愛國教育法》,讓私立中小學的教學受到更多限制。上海寄宿中小學「萊克頓學校」(Lucton School)副校長Frank Feng表示,由於當局監管更加嚴厲,部分學校已很難取得執照。
根據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統計,2020年全中國有18萬間私立教育機構,約佔教育機構總數的三分之一,共約5560萬名學生註冊就讀。但過去兩年已有幾十間學校被迫停止營運,從幼稚園到高中都有。上海西華國際學校(Western International School)在今年8月也裁員20多人,因為新學年有很多學童無預警地未註冊。
歷史悠久的英國頂級私校哈羅中學(Harro School)及西敏公學(Westminster School),就是在2021年宣布退出中國市場的。
在鄰近香港的大灣區,已關閉的學校包括深圳的英國德威國際學前教育中心(Dulwich International's Early Years Centre)、新加坡伊頓集團國際幼稚園(Eton-House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廣州的維多利亞幼兒園(Victoria Kid House)等。
編輯: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