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為何淪為新冠疫情重災區?

0:00 / 0:00

人口以華人占多數的新加坡被視為武漢肺炎疫情重災區,至今有超過80人確診感染。新加坡向來以危機管理見稱,這場疫症卻為當地政府帶來嚴峻考驗,也使不少新加坡人反思和中國的關係。(高鋒報道)

本月初開始,新加坡開始禁止任何持中國護照旅客入境,並拒絕過去14天內曾到過中國的外國旅客到訪或在新加坡轉機。目前新加坡與中國大陸之間超過八成航班已取消,但仍然無法遏止武漢肺炎疫情擴散,目前確診個案數目僅次於中國。

上月新加坡君悅酒店的一場國際會議成為武漢肺炎的溫床,當時有來自世界各地超過100人出席,部分與會人士來自中國。其後有份與會的韓國、馬來西亞、英國和西班牙等國家先後確診多宗個案。

當地目前有五個感染群,除了君悅酒店的國際會議,還包括藥房永泰行、實里達航空嶺工地和兩家教會。其中永泰行曾有來自廣西的旅行團到訪,工地的染病人士是來自孟加拉的外勞。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莊嘉穎表示,新加坡這個面積細小的國家屬於開放形經濟,也是區域交通樞紐,加上與世界各地包括中國交往密切,出現大量武漢肺炎個案並不奇怪。而一旦疫情在新加波進一步擴大,會對新加坡經濟造成沉重打擊。

莊嘉穎說:新加坡是一個面積非常小,人口非常密集的地方。有疫情的話很容易會擴散。國際會議在新加坡召開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當然這也代表著來來往往的人,不管是參加會議的人,還是旅客,都會非常多。從中國到新加坡的人也不少,經過這樣子的交流,疫情就容易變得嚴重。(禁止中國人入境)是出於經濟考量,因為新加坡作為國際交通樞紐,如果疫情失控,那就代表著新加坡除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也會受到很大損失,而這種損失可能大於在短期內失去中國市場。

新加坡和中國關係密切。去年到訪新加坡的外籍旅客以中國遊客占比例最高。疫情在中國爆發初期,就有不少原本打算到香港的中國大陸旅客都轉到新加坡過春節,也因此,當新加坡禁止中國人入境,成為繼朝鮮與俄羅斯後第三個向中國封關的國家,不少人都感到意外。

莊嘉穎說,武漢肺炎疫情引起當地人重新思考與中國的關係。他指新加坡華裔人士對中國的看法相當矛盾,雖然與中國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但同時也感受到這個大國所帶來的威脅。

莊嘉穎說:在網上可以看到(有網民)說,病毒來自中國,甚至說能不能不跟中國人有接觸,背後也帶著對中國的懷疑,認為由於中國反應慢,疫情才會一發不可收拾。對中國人的懷疑會比較多,擔心從中國來的人會帶著病毒。

新冠肺炎在新加坡帶來的另一層影響是社會上因恐慌出現搶購潮。本月初,新加坡政府提升防疫戒備至與2003年沙士相同的第二高級別後,民眾擔心「鎖國」觸發搶購潮,廁紙、大米、麵食等被清空。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長陳振聲上周跟地區商界人士開會時,批評搶購只會導致貨品價格上漲,呼籲民眾不要做這些愚蠢、自私、丟臉的行為。

莊嘉穎說:當時新加坡人沒有其他信息,就以為情況會跟2003年差不多,所以就開始恐慌,這反映了新加坡社會可能過度依賴官方。民眾似乎沒有太多辦法自主自發進行社區合作紓解恐慌。

新加坡高官的言論引起了輿論的聯想,甚至有人以香港和新加坡的抗疫措施及市民反應進行比較。對此,莊嘉穎認為儘管新加坡當局的施政有改善空間,但以目前情形而言,政府仍能得到市民支持。

莊嘉穎說:在時政和民情方面新加坡跟香港相當不同。香港政府似乎態度非常消極,除了鎮壓示威以外。新加坡政府也不象香港那樣,面對失去大量民眾的信任。

莊嘉穎呼籲新加坡當局加強口罩等物資分配的透明度,以及對國民的防災教育,認為在這方面台灣可以成為借鑒學習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