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部警示民众防五类间谍陷阱 评论:转移国内矛盾
中国持续加强「反间谍」宣传。国安部发文呼吁国民要提高警惕五类「境外间谍机关惯用的手法」,认清境外间谍情报陷阱,免误害国家安全。评论认为中国经济衰退导致人心思变,当局制造假想敌以转移内部矛盾。
中国国家安全部 微信公众号本周一(25日)发布了一篇文章,强调打击电诈犯罪和间谍网勾的重要性。文章提到,已经有1482名涉诈犯罪嫌疑人被移交中国,并揭露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网路游戏进行勾连的手段。
对此,湖南株洲赵老师本周二(26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说,自从《反间谍法》生效后,到处都是这类警示和提醒,他认为十分荒诞,因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可能获得任何军事情报和国家机密,他认为,这是官方把意识形态的谎言,再一次深入底层民间,他说目前环境令他想起幼时全民抓特务的时代,让人感到压抑,那不是正常社会应有的现象。
赵老师说:我觉得我们一般普通老百姓觉得间谍离我们很远,比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想做间谍,我能搞到国家机密吗?抓间谍就抓到日常生活中,怎么小孩子听爸爸妈妈谈话 ,报告(给老师)说是特务,就让人回到(想到)以前,就是我们小时候。





高调宣传反间谍 转移国内不满视线
国安部的文章列举了几个案例来警示读者,其中一个案例是关于一名退伍军人小军,他因赌博欠下巨额债务而寻找网贷,结果遇到了假扮为网贷公司经理的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龙哥」,对方表示只要小军提供部队涉密信息,就可以无息贷款并迅速致富。最后小军向「龙哥」出卖国家秘密,被国家安全机关及时逮捕。
河北学者孙先生接受本台采访时分析说,上述案例不合情理,他认为只是当局更进一步的维稳手段,目的无非是转移国内经济下行、百姓对现状不满的视线。
孙先生说:国家安全部的这篇文章已经在很多媒体平台上高调推出,很显然就是《反间谍法》实施之后的一个宣传动作,从它的行文、故事来看,非常粗糙。它里面提到的所谓被国外间谍策反,都是一些非常基层的、初级的职位,甚至还有像退伍军人这样的身份。他们所讲的情报又有多少价值呢?尤其是里面提到一些拍照甚么等等,现在各种间谍卫星的高清晰拍摄手段(功能),还需要他们去拍照吗?根本不需要。营造一种排外仇外的氛围,第二就是转移视线。
辽宁居民刘女士亦对本台说,中国经济陷入衰退,民怨四起,当局担心引发政权危机。
刘女士说:转移视线,老百姓都知道现在经济不行了。老百姓能吃饱饭就行了,间谍不间谍简直是太大笑话,全国到处都是开不出工资的。
「美女」招募网友拍照 真实身分是境外间谍
国安部在宣传中要求网友警惕在QQ、微信等聊天交友软体中,遇到主动搭讪并以「交友」与「恋爱」或金钱诱惑,要求拍摄军事目标等陷阱;对求职、招募网站,要认知甄别对方要求;对以学术研究、征集论文、调查谘询机构等名义,要求提供内部情况或文件、资料等应予拒绝;不得将知悉的涉及军事装备、部署、演习和涉及重大科研项目等内部敏感信息,在互联网上或朋友圈内扩散;也要警惕披著记者、商人、研究人员和军事爱好者等外衣,渗透和情报交易。
还有所谓「美人计」。文章称,家住某重要涉密单位附近的小刘,热衷网路交友。 有一天,在像往常一样,透过手机在网路上认识一名「美女」。 该「美女」热情地与小刘打招呼,并发给他一些衣著暴露的照片。为博取「美女」好感,小刘按对方要求,对家附近的重要单位进行了拍照测绘。很快,中国国家安全机关发现了小刘的不法行为,迅速采取行动将其逮捕。经查,「美女」的真实身分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
记者:古亭(普通话组)/ 程文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